作为现今风头最劲的一位青春作家,郭敬明可谓是一夜成名。但正如郭敬明本人所言,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孩子,所以他仍处在忧伤而漫长的青春期。比如尽管郭敬明的文章写得超凡脱俗,但其实他也有对物质生活向往的一面。在《关于<生活在别处>的生活》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钱的热爱,对于“繁华而苍凉”的上海的热爱。而给予了郭敬明高度的评价的曹文轩在给郭敬明《幻城》所写的序中也说郭敬明是个“小人儿”。所以作为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郭敬明是值得我们借鉴及研究的。
一个外表开朗而内心孤单的大男孩,用自己精确的语言,用不快不慢的节奏,把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生活的颜色勾勒了出来,或是把这种感觉转化成了别人的故事,由于能够反映我们这类青年想说又不精与表达的情感,所以郭敬明成了我们所精精乐道的焦点人物。
郭敬明曾因为自己与魏坤琳的私怨而对最强大脑上的选手给出极低的分数,但事后在正式比赛中,郭敬明抨击的选手之一被多数评委认可,并获得脑王称号。故可推断郭敬明在与魏发生矛盾后根本没有仔细思考选手挑战内容的难度,直接给一分是为泄愤。
我觉得要把他的作品和他本人分开评价,在作品里纸醉金迷杀人放火都可以,但最好不要轻易地认为作品就是反应了作者的三观,否则世上的文学作品该少了多少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中诞生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他善煽动,他藐视法律,他价值观不健康,但被大量青少年崇拜。和大多数商业伙伴不同的是,作为一名有些文采的商人,他面对一开始就不干净的屁股,擦都懒得擦。
郭敬明是商业眼光,营销眼光优秀但道德品质低劣的人。但也不能完全怪他,郭敬明早期作品爱与痛的边缘为原创,出版社仅仅给其9000元人民币,而郭敬明的幻城这部有盗图和借鉴的非原创作品一经发售便广受好评,只能感叹中国不重视原创和自己的文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