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很少会坐在电视机前,从头至尾的看完春晚了,一般来说很多家庭都是把电视打开,放着春晚热热闹闹的 ,然后该打牌的打牌, 该玩手机的玩手机,好像跟大家都没什么关系,其实如果说像现在来讲的话,春晚更多的像是一种符号,代表着过年了,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信息各种发达,也不是像过去那样,要看个明星听首歌都很难,现在网络什么歌曲听不到呢,什么明星看不到呢 。老百姓们,特别是年轻人们 ,对于这个春晚的节目的期待感就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晚就像是过年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一样 ,你可以不吃它 ,但是呢 ,它就得有,这才是过年。
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播至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35个年头了。记得刚开始有春晚直播的时候,除夕的下午就开始守在电视机前急不可待地等着春晚的开始,辽宁春晚是1985年开播的,一般在除夕的下午开播,感觉比央视春晚更搞笑、更有年味。说真的,那时候的人看春晚的兴奋劲不亚于吃年夜饭。当时的春晚说是全民的精神食粮一点也不为过。虽然那时的物质匮乏,但大年初一亲戚朋友相见讨论吃的人很少,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地谈论春晚的确不少。现在想想都觉得特有年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春晚带给大家的年味越来越少了,尤其90后、00后的年轻人,几乎不怎么看春晚了。是春晚的节目不好吗?还是…
这个是每年必备,不管在国内还是在海外,看春晚已经成了年三十必备工作之一。鄙人北方汉子,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穿新衣服,放鞭炮,还有就是一家子坐在电视机场看春晚,年年如此,二十多年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对春晚有了一种情节。虽说现在年味儿没有小时候那么浓了,但现在还是享受年三十陪爸妈一起在家看春晚的时光,其乐融融!
中央有,省有,市有,县有,乏了。老吃饺子,全是肉丸的,没啥味。连续剧一个几十集,鲜肉佳人,闭眼。战争谍战,神剧不断,晕了。相声几张脸面,熟了。小品想死你们了,竟说那话,耳鸣。唱歌飞过三十年,盼呀。综艺明星还是明星,闭眼。盼:时代新风,喜:新人崛起。爱,接近地气。看:天又亮了,晴朗的蓝天金色的太阳,充满希望。想到春晚,乏又来了。
每年都看,不看怎么吐槽?不仅看直播,初一开始的重播播到搞笑的语言类节目我还是会看。去年在美国过年,一大早起来看YouTube直播,期间考了个试,考完直接在Lab看。说实话,去年以前都不知道春晚原来是这么催泪的节目。
肯定看!必须看!一定要看!除了除夕晚上看直播,还一定要没完没了看重播!就算哪天春晚忽然变成了播一宿新闻的形式,我想我还是会看的!有春晚才叫过年呢!而且因为吃年饭没看成头几个节目我能怨念一宿。没有为什么,就是要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