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念奴娇》记得第一次见这首词,是高中语文老师写在黑板上。当时觉得平平,不甚解。又读了这五六年书,再见这首词,才隐隐觉出其中之味。素月银河,表里澄澈,孤光自照,肝肺冰雪,想想也是令人震撼的美。
很多啊,单靠白描支撑整个意境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最寻常、平凡但却动人心魄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灰暗的色幕下,共邀朋友喝一杯自己酿的酒,美哉美哉)。当然还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涩涩难忍的相思之情。
有花堪折须直折,莫等无花空折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