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绝不能算做是佳作,黄日华的肯定更经典,但胡军版的更好。说黄日华版比胡军版更好的人,那应该是没读过小说。
黄日华的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那个时代属于精品的影视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从原著小说来分析、或和胡军版对比来分析,黄日华版的确实算烂片,黄日华版各种弊病数不胜数,有些烂是时代技术上的局限性,比如把白毒貂改成灰色的米老鼠,有些烂却是和原著的小说不符合,就像南海鳄神“岳老二”人物性格那么鲜活,黄日华版真的的半分都体现不出来,觉得电视剧里的他性格很严肃,再好比钟灵,小说中人物性格活波俏皮,虽然两个版本的人物性格都没体现出来,但好歹胡军版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来了,读小说时,就觉得钟灵是梳着两个辫子的小丫头,还有就是扫地僧,小说明摆着写他看似残弱不堪,走路好像走不稳一样,而且很素然淡雅,但是黄日华版的扫地僧明摆拍成一个显摆武功的高人,一出场就用武功把书籍放到书架上……读过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黄日华版的弊病甚多,但不代表一无是处,肯定也有很多比胡军版好的地方。
无论是黄日华版的还是胡军版的,很多地方都经过删减,而且让人觉得很仓促,就像段誉和木婉清相识的经过,本来经过很多细节才生情,可这两个版本直接删减大半,好像刚认识就彼此钦慕似的,仓促得让人有些无法适应。
胡军版的剧情和台词完全照搬小说,黄日华版的情节按小说拍,但对白改动很大。
如果真要全面比较,各有千秋,我觉得不如读小说的好。
我认为毫无疑问是黄日华版更为经典。
首先比较一下天龙三兄弟:
萧峰是《天龙八部》真正的男一号,虽然出场比较晚,但是戏份最重要。所以《天龙八部》拍得好不好,首先要看萧峰。
黄日华演的萧峰和胡军演的各有千秋,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我认为黄日华的萧峰更胜一筹。
萧峰虽然是契丹人,但是自幼在大宋长大,所以他骨子里虽然有契丹人的凶悍,但平时并不会表现出了,反而在豪放中带有一丝儒雅之气。原著中萧峰是会随身带折扇的,而胡军的萧峰披头散发,一看就是胡人的模样,怎么也不像会带折扇的样子。
书中关于萧峰有一个细节,在少室山上,萧峰带着燕云十八骑出场了,许多丐帮弟子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乔帮主”。这说明了萧峰很有亲和力,不应该是像胡军的萧峰那样一味凶悍。
我发现,这网友一个个的都越来越专制了,都喜欢黄日华的无所谓,但能不能不要骂喜欢胡军的?!
我就是喜欢胡军版的了,咋了?你们越骂我越喜欢?胡军版的哪里差了?没有戴阿凡提的帽子?不是没有往帽子里塞音箱?
还是你们就是喜欢固步自封,把自己的眼光圈禁在上世纪90年代的审美,不可自拔还沾沾自喜?我不否认黄日华版的很经典,但能不能不要容不下别人?你们要是喜欢武侠,就要有大侠那样的胸襟。
我喜欢胡军版的武指,配乐,演员,取景。怎么了呢?哪里差了?
你们喜欢黄日华的一身正气,我们就喜欢胡军的粗犷豪迈;你们喜欢阿凡提的帽子,我们就喜欢胡军迎风飘逸的长发;你们喜欢自带BGM的降龙十八掌,我们就喜欢龙吟冲天的降龙十八掌。
你们凭什么质疑我们的眼光?
每个人对英雄都有自己的想法,一部剧你不能光看一个角色,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黄的天龙八部不止他演的符合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因为所以配角都努力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让人带入感强烈,这是演员的职业素养,是香港当时老前辈的集体努力。反观胡的天龙,因为配角的脱线,让人常有一种脱离角色的体验,使整部剧跌了档次,是演员整体的素养的缺失,不能归于一人。最后一部剧,主题曲很重要,脍炙人口的歌曲才能更让人着迷,至于哪部剧传唱高,就不用多说了
内地的优势是拍历史正剧,比如四大名著(老版的),《汉武大帝》,《雍正王朝》,武打剧还是港片拍得好,无论是演员演技、配乐,还是服装造型和编剧,都远胜内地。黄日华饰演的乔峰一身正气,豪气干云,一诺千金,舍生取义,有关云长的忠勇之气。反观胡军的装扮,一头散发似疯子,一脸匪气让人无法信服。
黄日华版更经典武打招式也好看,大侠形象演员很认真到位逼真,胡军像土匪形象打斗场面看不清楚放慢的还有吼声吓呼人。黄日华版天龙八部是经典中经典无法超越,拍武打场面每个地方打斗场地都用了一个多月拍的演员动作表情都很不错,堪称完美所为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