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不仅是华语乐坛,尤其是台湾流行乐坛的音乐“教父”,也是华语经典电影配乐大师之一。说来可笑,曾有一段时间,本人也觉得罗大佑的歌也不过如此,曲子简单,歌词简单,并不复杂,现在听来还有点老土,更不用提,现在衡量歌手,动不动要飚高音,唱低音,所谓对唱功的定义。为什么罗大佑在华语乐坛地位那么高,因为除了所单独创作的无数经典歌曲之外,罗大佑在华语电影配乐上,也留下无数经典作品,堪称电影配乐大师之一。罗大佑为电影写歌曲,配乐的作品很多,包括电影《走不完的路》配乐。电影《搭错车》,创作了插曲《是否》、《一样的月光》,还有主题曲《酒矸倘卖无》歌曲,是华语电影歌曲经典。
罗大佑,一个殿堂级的写歌者。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他的歌,他写歌的成就无人能及。从池塘边榕树上知了哎吱咋咋叫着《童年》,到乌溜溜的黑眼珠《恋曲1990》,从少年不惊世的《滚滚红尘》到让青春吹动你的秀发《追梦人》,从《东方之珠》我的爱人到《皇后大道东》,从古旧的《鹿港小镇》到《闪亮的日子》……太多太多。
大佑词曲水平在华语歌坛为教父级,格局宏大,视野辽阔,无人能及。我的词与曲可比罗大佑。这是我的新作《莲》水中莲叶手中莲花心中莲子擎起莲的烛火明月生信仰温润如你的眼光明布满夜的涟漪谛听一朵花的吟唱在春水中降生在月光下生长在你婴儿般的目光中坠落沉于供养莲的泥土比尘埃更低低于一泓清水让莲花盛开开在你掌心那烛光。
批判时代、揭露现实,表达讥讽和愤怒。“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我的梦想”(《鹿港小镇》)。“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之乎者也》)。听到这些略显叛逆的诉说,你能否体会罗大佑写出它们时的心情?
华语流行音乐的最高成就,粤语歌就是达明一派,国语歌罗大佑,言之有物、悲天悯人、文人良心、文学性与艺术性兼具,而且音乐方面亦有很多开拓和很多实验,当然近年不如过往,一方面是上了年纪尖锐的东西渐渐磨平了,另一方面老年得女需要苦点奶粉钱是可以理解的。
从技巧上看,罗大佑深谙词作之道,那是有别于诗歌和其它文学形式的创作,同时对画面感、音韵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罗大佑造诣非常深。从题材来说,摇滚的愤怒和抒情的文艺都有非常精妙的表达,很多作品都可以做教材了,可称当代词作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