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读研究生的时候跟我说,连续一年都在电影院看烂片,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矢志不渝。她给出的原因是,约会出去总要干点什么?吃喝玩乐,只有电影最能打发时间,还不尴尬。而我呢,作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看不好看的电影,纯粹是为了和大家一样,为了大家聊天的时候,不会像个傻子。再说,电影不好是什么概念?精英们的世界本就是我这种平民不懂的,何必用他们的要求来为难自己的审美情趣呢?
觉得这个应该跟心态有关吧。比如 :我这周想要和闺蜜或男友消遣,就少不了逛街看电影啊,那就有问题了,看什么电影?一般来说,我们这些未出大学校园的小年轻,那就是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啊。重要的不是看电影,而是和喜欢的人儿一起看,所以,内容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比如我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和发小们一起看电影,记得看的是吴亦凡演的西游降魔篇吧,看到一半睡着了,快结束了才醒。
这种观点大部分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比如说一部新片上映,我们看完后在朋友圈分享状态,就会有人这样评论,“觉得电影不好为什么还去看?”本来看电影就是带给我们自己的视觉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评判的标准,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好看。
想看看这电影到底怎么个不好看,不好看的点在哪,一个笼统的不好看说明不了事。是剧情不好没逻辑,还是演员演技不好,还是画面粗制滥造,还是电影太肤浅庸俗,这当然都得看一看,看的烂片多了,就能提高鉴别电影的能力!
人存在潜意识,很少有人能不受别人的判断影响,自己内心的好奇心会驱使自己去关注话题,一来不会落后,二来有茶余饭后跟别人聊的资本,而不是让人觉得自己无知。这是大前提。
人最大的属性除了社会属性外,还有个体性,一部电影的好和不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评价,大家觉得不好可能有人觉得好,自己没亲身看之前谁会知道好不好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