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看星爷的电影,夸张的表演,无厘头的风格,衔接的恰到好处的剧情,让人捧腹大笑,快乐无比,基本每部星爷的电影都看了。可以说他的搞笑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很难去复制的。因为那些表演的方式太别具一格了,常常是在你觉得一本正经的时候,突然转变成逗比的风格,让你觉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愣是让星爷变得好玩和有趣,等等很多画面的突然转变,让别的演员很难去适应。因为这需要极其丰富的表情转变和天马行空的想法。年长,再看星爷的电影,除了搞笑之外,又多了一重思考,才发现,究竟还是没有看懂电影后面星爷想传达的精神。值得思考的地方太多。没错星爷的电影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星爷的电影不是高,而是大师级别。曾经我觉得星爷,也就是无厘头搞怪和本身演技好。在看了《西游降魔》和《美人鱼》之后,我才更坚定的认为星爷的表演不是这么简单的。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要求演员演什么象什么,然而星爷的表演是演什么不象什么。星爷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而 观众以一种疏离和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剧中人。这就是间离效果。
当时还是新人的黄圣依,饰演一位哑女,没有一句台词,出场5分钟,几个经典镜头却让你记住她。这不是水平,那什么才是。星爷尽其所能在电影里一点一滴的雕琢、让笑中带着内涵、让镜头语言更丰满些、让逝去的时光不断回味重返,又一直认真的追求新的表现,还得顾及现实的市场。
如果把周星驰的几部经典电影放到现在上映,票房上20亿都正常,我们家有时候甚至满口都是周星驰电影里面的经典台词,要说最喜欢的明星,就是他,也只有他,神一样的存在。要讨论周星驰的电影水平,就不得不提他的演技,周星驰的演艺事业巅峰,也正好赶上了香港电影巅峰期的中后期,所以内地人对于香港电影的印象,首推周星驰。
周星驰的电影前期无厘头风格比较突出,也许并不适合所有人观看,或者说不适合不打算进入他这种风格的人观看;其实无厘头是一种边缘文化,粗粝但有生命力,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并不打算把所有人群都定位为它的受众。但90年代中后期周星驰逐渐形成了自己有别于无厘头的风格,那就是周星驰作品,我个人感觉这时期的作品是周的成熟期,不管是食神还是国产凌凌漆,更不用说大话西游,制作上都精良起来,而且加入周星驰自己的思考非常多。
一个看着周星星电影长大的娃,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作为说明:周星星电影里那些光彩夺目的女性角色。“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周星星同学的电影,数量众多,有悲有喜,有雅有俗,参差不齐。这里不说他电影怎么好,只看看电影里的“万紫千红”,足以想见当年是怎样的春风了。不论是默默无闻的,还是大红大紫的,到了周星驰的电影里,这些人仿佛都会焕发出别样的色彩,让人记忆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