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的梅长苏完全就是本色出演,他曾经出过车祸,和剧中长苏九死一生的经历非常相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剧中有一段台词:“你知道我这双手,也是挽过强弓,降过烈马的。如今却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他红着眼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笑,诉说着对往昔“疾风烈马”的追忆和对今日身为“阴诡谋士”的无奈,听得我心如刀绞。
还有卫峥案密室那里,长苏劝景琰不可救卫峥,他说:“殿下,谋大事者,需懂得割舍。”卫峥是他的副将,他的兄弟,若非万不得已,他绝对不可能见死不救。他在说那句话的时候,我仿佛感觉到他的心在流血。后来的情急下跪,那一声颤抖的“殿下”,带着无奈与焦急,叫得我心里一颤,瞬间揪心地疼。
胡歌的演技简直是太好了!👍👍剧中长苏的喜怒哀乐,都能让我感同身受。
其他的演员也都是演技派,个个都很厉害,包括导演组,演技都是杠杠的。👍👍
本剧的完美,其中之一便是演技。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白,而对白中夹杂大量的心理活动,攻防意识和感情起伏,对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要求极高,一般的演员根本难以驾驭。而幸好,言候,皇帝,谢玉,夏首尊等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戏骨饰演,再加上胡歌,刘涛等大量优秀演员的顶级奉献,才凝聚出这样一部史诗级剧作。整部剧有三个超级泪点和高潮,霓凰君主和林殊相认,夏冬和聂锋相见,靖王和林殊相认,由于情节的展开和铺垫,这三个点对情绪表达的要求已经达到爆裂程度,一般的情感表白和流露已远远难以满足剧情节奏的需要,在观看时,我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失望,但有幸的是,这三个点都演的非常好,非常细腻,没有任何让人感觉做作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刘涛演技看法改变的主要原因。其实,真心觉得剧中没有演员演的不好,都很到位,相信剧组也是浪费了很多胶卷。
从来不喜欢看古装戏,但在偶然的情况下看了一下,便一发不可收拾。太喜欢琅琊榜了,里面的所有演员都表现的非常到位,特别是那个从小被药物残害导致心智不全却武功惊人的飞流,全剧沒有一句完整的话,却将一个忠心爱主护主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每次看到有飞流在梅长苏旁边,我就放心了,哈哈哈。总之,这里面所有的演员都演技在线,除了众多的一线主角以外,所有的配角也演的非常棒,卓家父子,谢家公子,来认亲的公主,妙音坊的那位姑娘,甚至只露了一两回的夏师娘,他们个个彷佛就是剧中人,演员只有让观众记住了他的角色,才是最大的成功。瑯琊榜是一部为数极少的精品,让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感谢所有演员的努力和精湛的演技,也感谢导演的慧眼,用对了人,用好了人,终于没有让那些当红小鲜肉们糟塌了一部好戏。
演技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能让你感同身受应该算是好演技了,首先是皇上,这是一个在此剧中最为复杂的角色,而他的复杂不是用语言去表达,而是用神态,一眼一笑皆让人用心去揣摩,是是而非,看不明猜不透,总是不自觉会为主角们捏一把汗,当然这个角色也算是主角之一,情绪起伏较大,自然发挥空间也大一些,言候、纪王爷、夏江也是个个演技精彩、张弛有度。小一辈的萧景琰、梅长苏、誉王、太子也是个个精彩,我这里要说一下萧景琰,很多人说他面瘫,那肯定不喜欢这个角色没有认真看,所以没有感触到演员内在情感波动,用细腻地内敛地表达方式层层递进,靖王是个武将,且因为祁王林殊的关系放逐在外不被重用,所以他的感情是隐而不发的,但你却从他的微表情里感受得到,
其实琅琊榜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言氏父子,但有一点,之前对这两位没有特别深入的角色印象,加上本剧对言氏父子的人设较好,所以很容易印象深刻并且喜爱。对于胡歌,在李逍遥风靡的时候也没觉得有多出色,看过他很多剧,而且都不是主动去看,纯粹路人。但是梅长苏居然没有让我意识到是他,有几场戏已经纯粹忘记了他是一名叫做胡歌的演员,他就是梅长苏。那些大家都在说的各种内心戏眼神戏就不再重复说了,其实他坐着看书或是和其他人说些家常的时候,不过分不多给力,已经在角色中游刃了。当然和许多配戏的老戏骨比起来,算不上是毫无瑕疵秒杀众人,但是能让人忘记他的从前,而觉得他就是这个角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不得不说,话剧舞台是很锻炼人的。
我心目中的第一梯队:言阙,梁王,谢玉,夏江,高公公,纪王爷(演员爆发力极强,感情充沛,拿捏的精准度都极高,角色定位准,刻画人物入木三分,以至于能做角色内心到引人深思。)第二梯队依次是:莅阳,静妃,景桓,甄平,童路,胡歌,浴巾,景睿,般若,霓凰,夏冬等等。。(个人演技色彩突出,但角色定位准确拿捏到位,让人忘记之前的演艺形象,特别是景宣的扮演者)。全剧演技最“差”(只是相对戏中老戏骨们而言较为稚嫩一些,若和一般国产剧比依然算得上优良):飞流,靖王,小新和蒙大统领(角色定位拿捏得不够深刻,稍有些站不住脚,稍有些流于表面,但是演技方面没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