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现在叫艺术,以前就是娱乐,相当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不要让资深票友吓唬住,他们再懂也是唱的,你是听的,怕啥,也不必被伪精英鄙视而自卑,除了能够流利地背诵流派和名角生平,他们也不比你多明白多少。总而言之,我个人的态度和建议就是,你爱听哪个爱看什么就选哪个,以本人为例,小时候就是陪爷爷看三岔口,其实完全不懂,但是在潜意识留下伏笔,高中时候看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就买了一张杨小楼和梅兰芳录制的唱片,全身起鸡皮疙瘩,后来听程派锁麟囊,大学时候选修京剧,才知道无论是省级剧团演出还是学生汇演,除了领导没人看,只要想去的,学校车接车送,vip待遇,那个老师还讲古代服装史,在看剧的时候还会讲天衣无缝,联袂出演等,精神极大满足啊,工作后就爱听老生和昆曲了。啰嗦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爱好的人,喜欢看的点不一样,只要你喜欢,就是入门了。
传统上讲,是比较高的,现在就不高了,对业余,就要求更低了…现在一般专业的老生唱西皮通用调门是F调,【京剧主要是西皮二黄,各行当调门要求也有区别,在此就是举个例子】老生常用音域也就是从低音so到中音so,西皮的嘎调就是高音do了,换算成音名就是C4到C5(也就是常说的High C),应该说不算低。可是业余的唱到E调或者降E也就过得去了,那就不算高了啊。而且跟我学节目里一般也不是台上调门,用的也都是低调门。那个节目也确实是面向外行的,因为普遍讲得太粗糙了,而且很多人都不会教戏…
前两天看朋友圈,天津京剧院鼓师孙永的女儿,也就五六岁吧,坐那儿拿俩鼓键子打茶几,打得有模有样的!孙永都惊呆了:我可一天都没教过她!至于几岁学,早晚都行,三四岁不嫌早,十几岁也不嫌晚,即使您这岁数也不嫌晚啊。打基础请一位戏校的老师来教就好,当然要筛选,这个到时再说吧,现在说也开始不了不是嘛~当然最好是找老一代的戏校老师,有耐心,有能耐。我们在南开大学的时候,京剧团的指导老师刘嘉锡老师,来自天津戏校,当年是杨宝忠先生的弟子。教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大气、韵味醇厚!
我中专是学京剧表演的,大学考了昆曲表演。若是刚进门…请选择武戏,花旦戏~ 切勿选择大青衣戏!因为我就是学京剧青衣的~ 刚学的时候烦透了,直到现在我才能真正体会绕梁三日是什么意思。因为青衣基本上都是大段唱腔,没有身上~很难有耐心挺里面的味道~武戏有武打,跟头。所以很吸引眼球。花旦欢快,可爱~ 建议可以从卖水~ 拾玉镯~ 這类戏看起~ 花旦戏
你太小看资深戏迷了!他们可不止是熟悉京剧掌故,对字(尖团上口古音)、韵(归韵、小擞儿)、气口、劲头、板眼甚至表演都有一定的研究!这里边学问很大,越钻研越感觉难,越不敢唱,不象刚学唱那会啥段子都敢唱,还不服老戏迷的指点,等听上十年、二十年,唱十年二十年,感觉完全不一样。
不光是京剧。古代梨园行里有句行话,就是“看祖师爷赏不赏你这碗饭吃”,这句话一般是出现在学戏的儿童倒仓之前,意思是说,唱念做打,做和打都能通过练习来达标,唯独唱和念——尤其是唱——要看天资,倒仓之后,你的嗓子适合唱什么,你才能学唱什么,不然就是白费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