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春节晚会,一年不如一年,是大家的欣赏水平,一年高过一年,也就是说,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这样说我觉得没错。那么什么是老百姓喜欢的,首先导演应该接地气,要搞明白春节晚会老百姓需要什么,一个字,就一个字,笑。不要让百姓欣赏那些高雅的东西,想想当年马季的宇宙牌香烟,通俗易懂。身边的,昨天发生的,笑话,小品,相声,好听的歌曲,魔术,哪怕是出洋相,高雅的过了年在看,过年,就是过年,不要说别的,看了半天老百姓没笑声,好像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导演换思路,春晚会回来。
春晚确实不愿意看了,像是大市场乱轰轰一堆人,分不清谁是谁。有些节目是可以人多,比如舞蹈类型可以,显的欢快。但是有的节目不需要人多,像唱歌这类型就不需要人太多。选些大家喜欢歌唱演员和喜欢歌。比如:宋祖英、王菲、李健、段秀梅……等等。同时选些有生活意义综合性文艺节日都可以。让人看了能记住有回味感。不要选一些只靠外表没有实力的小鲜肉上台嘚瑟嘚瑟浑个脸。希望2020年春晚能导出让大家喜欢的节日。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类节目少了,原来的那些笑星赵丽蓉老师、本山大叔、牛群冯巩、高秀敏老师、范伟老师、陈佩斯老师、朱时茂老师,这都是能用老师来形容的大师,再看看现在,一段小品相声动不动就高举什么旗帜,不是说这样不好,掺杂太多就有点失去本身乐趣了。再看看现在春晚上的那些演员,唱歌唱不出来的演小品了,说相声说不了的演小品了,原来演小品的人家不上了,真是印证了演艺圈是个圈了。
只能说越来越难办,因为网络发达了,人人都可以表演,人人都可以成明星,追星族已经很少了。另外,各种文化的发展,娱乐泛社会化,人们的欣赏水平高了,口味多样了,众口难调。还有就是央视春晚不能从纯文艺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政治因素,传导正能量使命,所以也有很多限制。加之主创人员面对全球华人观众,也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春晚越来越难办,越来越显得不好看了。
年味越来越淡,甚至感觉不到年味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旧的传统的习俗丢失了。过去生活水平低下,只有过年时才能杀猪宰羊,筹备年货,过年的氛围浓厚,而今天天吃的似过年,也就无所谓年不年的了。再说一些民间杂耍等随着电影电视,特别是网络的应生,那些旧的传统的东西不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接受,因此只有在过年才有的娱乐没有了,显得年味也就淡了。
是因为时间太挤了,应该改成春节七天狂欢夜,
因为大多数老百姓只有这几天有空,由于晚会时长问题而压缩节目时间,从而好作品被剪的稀碎,还可能把人家排练半年的节目取消,
如果把晚会延长七倍,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每个节目只要不低俗,不负能量都保留完整,这样有铺有垫的节目才完整才好看吗,
你没发现喜剧演员上人家欢乐喜剧人,比春晚还想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