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的反应这一点应该是营销和其它岗位相比唯一有特别要求的地方,有时候有些机会转瞬即逝。有次我去上浙江卫视的节目,做参演嘉宾。那时候的主嘉宾有潘长江老师,我和家里人其实都比较喜欢他,那时候又想让长江老师帮我们做点宣传。但人家是大腕,直到节目正式录播之前一秒他才从后台出现,直接就走到前台了,我压根没有机会跟他对话。于是我冷静思考,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帮忙配合唱几句。我利用嘉宾SHOW的时候,把那张纸条送到了潘长江老师人桌上,后来他还真给面子配合唱了。于是我们企业内部宣传的时候就有了经典的潘长江对唱画面。
勤奋自然不用多说,这个不光是做营销了,估计做什么行业都要如此。我朋友圈有一个浙江卫视的制作吴彤,几年前就被说成是中国第一位85后制片。他发朋友圈不多,但是每次都凌晨5丶6点左右的时间,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终于审完片了”。如果偶尔看到在晚上23点左右的可以就会是嘉宾有变化...我特别想找个机会向他致敬,他有做过一系列节目《快乐蓝天下》丶《我不是明星》丶《掌声响起来》丶据说也加入了《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当中。不光是吴彤还有很多很多媒体人,我觉得其实做媒体的一点不比电商轻松,辛勤的付出才有舞台前面的光鲜。
精准制导。其实这算不上一招,但是他是基础所以我把它总结到第五招来,特别强调地基的重要性。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要是为了客户人群,如果他明显已经不可能成为我们客户,做营销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为什么我没说无效呢?因为每个人背后至少都有250个人际关系,他肯定有认识的人是你的目标人群,但那也是杯水车薪,特别当你还是一个小品牌时,效率太慢。格格家就定位为进口食品免税店,主打25-35岁的城市注重生活品质的女性人群。
这个就跟员工个人能力还有公司的相关资源有关第。蛋糕很大你的嘴吃不吃得下去?黄金有万千,你能不能挑走?如果一个员工的能力一天最高只能完成50难度的工作,你给他安排55难度工作,他可能加班到12点可以完成,但如果你给他500难度的工作,他可能就挂了,因为根本做不了。这点说的是工作能力匹配度,匹配度越高,执行力越强。
执行前先统一思想。大家都清楚得这么干。不过事实上不管干多少会,做多少动员工作都很难让大多数人清楚明白,所以需要后续的不断跟进。拿着执行表,一件一件事去跟进,是最土的,也是最好提高执行的办法。
是被认为是有执行力的人,而你这回只被说成战斗力不足5的渣渣。能不能执行跟当时的天时丶地利丶人和都有关系。你想做你也可以做,但你不能做啊!做了会有后果的,后果很严重有时候不如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