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钱。但喜欢看盗版光碟。没办法,只能省钱。一入星爷深似海,只是在光盘中多看了星爷一眼,我在影碟方面的花费就蹭蹭往上涨。在我的带领下,全村大部分的小伙伴都喜欢上了周星驰,我们在一起大笑,笑完他们各自回家。他们在回家的路上模仿着星爷的一切,而我在家把刚才的剧情又看了一遍,还是笑。这样的日子只有星爷带给了我,而这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我爸说,你笑啥呢。我说,没啥。这就是代沟,我不想沟通,我想在自己的世界好好痛快痛快。毕竟,数学题,我做烦了。毕竟,老师的巴掌我恨透了。毕竟,爸妈和我要奖状的样子我害怕极了。在影碟店里我一遍又一遍看着哪部影碟上有“周星驰”这三个字,无论多少钱,我买。那时流行压缩碟子,一部光盘上有几十部电影。突然,我看到了一部光盘上的包装上面表明里面有一部周星驰演的电影,而这一部我没看过。数十部电影里面只有这一部是我需要的,当即买了,无任何犹豫。现在的我,也会和别人说,我喜欢刘德华,喜欢黄渤,别人问我,你不是喜欢周星驰么。我笑着说,喜欢和喜欢还是不一样的。小时候,就这么喜欢上了,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魅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帅,我很少说他帅;他有演技,我很少说他的演技。在我眼里,他拥有或曾拥有着一切,而他表现出来的是一无所有的样子。这种状态,不是孩子,就是天使。
很多人对《大话西游》情有独钟,各种感慨唏嘘。我没那么多感觉,当时只是觉得好笑,但搞笑中好像又有一点不肯承认的难过在里面。现在回头看,总觉得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求而不得。也许是没经历过爱情,所以即使看过这部电影的一些解析影评也无法感同身受。长大了,看过的喜剧越来越多,依旧也有笑成二傻子的时候,但没有任何一部喜剧电影会像他主演的那样,让我笑过之后想再次重温。我最喜欢的是《审死官》,不仅仅因为周星驰。梅艳芳饰演的彪悍风骚又善良的状师夫人,一直是我特别喜欢的形象,她和宋世杰打打闹闹,一路斗嘴,从头到尾都在秀恩爱,多年后再看简直虐了我一脸。且让我一度认为,如果结婚,这就是最理想的婚姻状态。
周星驰这位演员是电影奇才,同时他又是心理家,能捕捉到观众的心理,我想说的是,我希望周星驰能行大道,为人外世再好一点,同时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怀疑自己,周星驰没有错!他有能力有魅力有抱负,我只是希望周星驰多做有益国家和人民的事,这样你的地位更加牢固,人格魅力更加伟大,必定史书留名于后世,我希望五百年后,甚至一千年后,后世还能记得周星驰,记得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电影作为一个成人童话,周星驰坚持地以一个未成年人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当然刚开始当然会被业界认为这是风格不成熟不稳重,表演不深入不细腻。周星驰的所有影片几乎你都可以当成一本具象化的动漫来看,所以他的片子更受年轻人追捧。但是从这些手法来看就可以看出星爷“思无邪”一个起点是他是以一个孩子的方式去表达电影,他的电影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一个孩子式的模仿和杂糅。
他的魅力就是你说的,很神经病啊。从小到大看了太多正常的电影,过着太过正常的生活,但你一定会在某个瞬间,觉得这一切有些正常的不对劲,总之,就是太正常了。所以周星驰这个神经病来了,原来除了正常的生活,还有这么神经病这么无厘头的世界存在啊,这对于年轻的我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如果周星驰太正常了,我也就不喜欢了。我就喜欢你认为他神经病的样子。
以一个孩童式地赤子之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引人共鸣,毕竟孩子最容易打动人。然后用一个孩子式的言行去对待世界,无论是戏谑还是嘲讽、是融入还是重塑这个现实中充满无奈和不公的世界,都能调动观众最大的善意去包容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