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ハーフムーン·セレナーデ》,这才是原版,《月半小夜曲》是抄袭的这首日文歌曲。个人觉得华语乐坛的80,90年代,有一半都是由日本歌手养活的,抄袭的这些歌曲反而成了人人传唱的经典,列如《后来》,《红日》,《容易受伤的女人》,这些歌曲都是抄袭的日本歌手的创作,我觉得歌手们好好唱自己的原创不好吗,非要去抄袭别人的成果,借用别人的作品来增大自己的名气,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却在那个年代大为盛行,这也反应了当时中国创作者的落后,而相较于那个年代,我更加看好这个时代的华语乐坛,不说别的,就说一点,80年代的华语乐坛是我们在抄袭别国的作品,而这个时代是别的国家抄袭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作品,这也反应了华语乐坛的进步,时代的进步,中国的进步。希望华语乐坛越来越棒。
当然是粤语原唱李克勤,如果说李克勤的不好听,那么我建议你多听一下《一年半载》专辑的版本,抛开情怀而论,克勤的月半小夜曲清幽似浮云,温柔似冬日,淡雅似月光,哭诉而悲壮,有种在情感上的超脱感,广阔而淡雅,似天上之浮云,又似暗淡之月光,更似迷茫之孤雁。符合歌词和旋律,虽惆怅,但却不浓烈,虽思念,但却不强求,把情感寄托于月,人虽别,但却似未别。还会每晚以天边弯月挂念在心中,直至永久。
容祖儿版处理的更加戏剧性。她的声音非常漂亮,这是我第一次听容祖儿唱歌,瞬间就爱上了这富有质感,红丝绒般的女声。然而我还是喜欢李克勤的版本,有一种说不出的优雅与沧桑,只属于男性的那种,爱情中面对孤独月夜痛苦思念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歌词中牵挂着「她」的人。
陈慧娴版的,我也止不住地循环,而且隔了好长一段时间单曲循环时依然有种不能自已的感觉,而且是似乎只有陈版的能令我这样欲罢不能,纳闷过一段时间我想原因是这样的,是此版的情感表达上更强烈,此外是它的情感起伏节奏上更与人真实的情感涌动有相似故而共鸣着。
最喜欢李克勤版的,李的旋律是比较优美柔和的,加上小提琴如泣如诉中的悠扬婉转更从基本确立了这个版本的格调基色。总而言之就是特别好听,加之找来不久后我有一天晚上跑到楼顶对着夜色吹着风想听的,那时候感觉特别爽。
原唱河合奈保子吧,我觉得,能让翻唱的歌手都投入情绪,努力诠释这首歌,可见原唱的功力,一首歌偏开演唱技巧,实话说,个人觉得河合奈保子的版本情绪渲染要好,虽然我不懂日文歌词,但音乐和情绪渲染不分国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