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发明之初,受放映技术制约,每部电影只能供一名观众观看,就这,还得戴耳机。一些商人企图说服爱迪生研发放映机,但遭到了爱迪生的强烈排斥。他认为如果发明出更好的放映机,放映商就只会从他这里买一台而非多台电影视镜,那今后生意还怎么做?虽然爱迪生本人不配合,但放映商并不死心,为使利润最大化,他们联合爱迪生前助手迪克森完善了放映设备,使之能够在大庭广众下同时为多人放映同一部电影。1894年,世界上第一家电影院在美国开张。1896至1896年,放映机正式面世。从那以后,看电影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
与以往美国编年体电影史不同,《美国电影美国文化》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现象之间的关联为线索,一边讲解电影本身,一边剖析电影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普及了好莱坞电影的本质——艺术与工业的双重性,杂糅进政治、经济、文化事件,阐述了好莱坞商业电影与美国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本书是罗格斯大学美国电影课程教材,还被指定为美国公共艺术教育节目《美国电影》配套读物。它既是一本学术专著,也是一本普及读物,无论你是专业电影人还是电影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新视角和新知识,提高电影鉴赏水平。
在电影技术发明之前,时间一旦过去,就永久消失了。但电影技术的出现,将时间像罐头一样保存了下来。过去的事情可以通过胶片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还能被重复观看无数次。这对当时的人来说,实在太神奇了!商人看准了时机和市场,认定这是个赚钱发财的好机会,开始向这个新兴行业猛砸钱,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的诞生催生了大众文化,迎来了大众消费时代。电影使时间具体化,也使时间变成可消费的商品)看电影等于购买影院的某个时间段),这是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推荐你阅读《美国电影美国文化》。这是一本电影文化通识经典书籍,它既美国电影史,也是美国文化史。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电影资深研究专家约翰·贝尔顿。他在罗格斯大学教授电影课,同时也是学术期刊《电影史》副主编,曾荣获美国古根海姆学者奖和“学术电影学者”称号,著有《宽银幕电影》、《电影风格家》等书。其中,《宽荧幕电影》获得了1993年克劳斯瑙-克劳斯图书大奖。
好莱坞是什么?可能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贝弗利山庄或杂志封面上光鲜亮丽的明星,但实际上,“好莱坞”这三个字的意思远不止位置或明星。它还包括一整套统一连贯的美学和风格规则,也就是说,它背后是由一个工业体系作为支撑的,这个工业体系基础包括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以及好莱坞电影文化。
19世纪初,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活里各领域的发明创造蜂拥而出:什么电报机、打字机、电话、留声机、照相机等,一个个争奇斗艳。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1893年爱迪生及其助手迪克森发明的电影视镜。电影视镜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影像第一次突破了平面形式,而作为动态场景被永久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