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 后会无期 》上映,主题曲是朴树作曲并演唱的《平凡之路》,为电影增色不少。多少人在听到副歌部分“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之时内心里腾挪出想流泪的冲动,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逐渐苏醒过来。朴树出走了那么久,归来仍是永远的少年,笃定而宽广。朴树用坚定而充满磁性的嗓音,唱出了我们年少时的无畏和义无反顾。年少时尽情呐喊高歌,在经历了所有黑暗和失望之后最终归于平凡,大概这就是属于年少轻狂的我们最后都要走的平凡之路吧。
我在他身上总是看到苦,他很苦,而我们在汲取这种苦中开出花朵的芬芳。他很苦,但芬芳满径,路人闻香,他也满足。以前并不理解,西门吹雪一定要抛妻弃子,高更一定要离岛,塞林格一定要隐居,而李白一定要浪游,海子一定要卧轨,为什么一定要矫情而做作地活着。太多人写着寡淡诗句享着高官厚禄,太多人唱着孤独和漂泊,成名后在家打打小麻将,太多人要天上的星星,也要尘世的幸福。我也曾以为自己可以一脚槛内,一脚槛外。直到我看到如今的朴树。
朴树就是自己歌词中写到的那样,是瞬间的耀眼,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于是,记得朴树的人会记得一辈子,不记得朴树的人会一辈子不记得,他身上有一种疏离感,疏离于这个世界,也疏离了人潮人海。“朴树缺钱”这个词,一直都不新鲜,1999年出道,朴树鲜少活跃在综艺,也极少接受商演。真实、透明几乎拿捏住了娱乐圈大部分人的初心,戴面具戴得久了长在了自己的脸上撕不下来,他们都圆滑谦卑懂得经营自己,世人也不过是如此,大都八面玲珑。
朴树不止一次的说过,自己非常不喜欢别人拿自己过往的荣耀去夸赞,活在当下接受自己。先把自己放在那,不要期待看到结果,等等看。正如《生如夏花》里的那句歌词:一路春光,一路荆棘。朴树身上具有的这种气质,更像芸芸众生的人生,有过灰暗有过阳光,可以拒绝但可以体验,有些偏执却懂得自控。
看了跨界歌王第二季,朴树作为王珞丹的帮唱嘉宾,主持人问这次是因为什么上的节目?朴树说人总是要吃饭吗,这也是我的工作,主持人问清白之年这首歌当时要表达怎么的情绪和心境呢?朴树:忘了,那时2010年小学同学聚会出门前写的,主持人又问为什么给丹丹选这首歌,是不是有特殊的意义,朴树说是我的助理给丹丹选的这首歌,他想推广它。瞬间我真的感觉朴树这么真实,这么透明,没有一点点虚假,完全被所征服了。
他不是唯一一个有天赋的人,他的歌也不见得就多么超凡入圣。但他始终用勇气和韧性去求取真义。20年。剐掉一身的欲望,他在厌倦的生活中苦行,他牺牲掉所有不必要的情绪,他宁肯被孤独啃噬,也不与外界联通,他要拼命捂上耳朵,才能始终听清自己内心微渺的声音。他是他的歌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