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好莱坞大片之一,那让人窒息的快节奏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新人基努·里维斯也从此走红.可是,3年后《生死时速》的续集《巡洋喋血》并没有延续第一部的精彩反而彻头彻尾的失败.首先,续集没有打响基努·里维斯的号召,仅仅使用上集受欢迎的女主角,并安排了另外一场和上集非常相似与却是另外一个男主角的爱情,观众自然感觉不舒服.而且,两部剧情非常相似,连细节都仿照第一集,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把续集重新翻拍了海上版的.抛开剧情不谈,这部影片最失败的是他走向了一个大制作大场面的误区,续集的投资几乎是《生死时速1》的4倍,场面确实比《生死时速1》宏大了不少,但是更大的场面不等于更精彩, 比如第一集里有长达有半个小时局限在公共汽车里,可是这个段落却是最精彩的部分.其实,《生死时速1》的成功在于用细节和环境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影片高潮不断.虽然《生死时速1》也有大量的爆炸,但是这些爆炸是参与剧情之中所以更吸引人.而第一集的大场面并不多,只是起到点缀作用.但是《生死时速2 》空洞追求大场面可谓买椟还珠.最后,《生死时速2》1.1亿的投资,在北美4800万的票房与《生死时速1》3000万的制做费用,3.4亿的全球的票房形成了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导演简德邦特 (Jan de Bont)续拍《古墓丽影2》要不是靠着劳拉妹妹的在全球fans早就翻船了,有的媒体尖声大叫别让简德邦特再拍续集了吧~!
吴宇森自1996年以《断箭》(Broken Arrow)一片打入好莱坞以来,一直呼风唤雨,2000年其《碟中谍Ⅱ》首映票房高达7081万美元,正式奠定了吴宇森作为好莱坞一线导演的地位。而《风语者》一片,却让这位一帆风顺的导演John Woo背上了票房毒药的标签.虽然有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等大牌支撑,口碑仍不理想,3300多万美元对于一般的好莱坞电影或许算不上失败,但看看当时同期上映的小制作影片首映周票房都要比这部影片出色就知道这部影片有多失败了!此前吴宇森的成功是因为美国发人看见了一位与好莱坞传统警匪片不同的精彩故事.那部融合了中国伦理亲情的影片,紧张场景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那之后吴宇森却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了,现在他应该考虑以下如何拍出像《真实的谎言》纯粹好莱坞视觉大餐了.本片发行失败导致米高梅的股票大跌, 造成公司世界市场发行总裁罗伯特-列文(Robert Levin)引咎辞职.
《飙风战警》是一部改编自60年代的电视剧集的影片,以惊人的特效为宣传重点,但金童--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却难以找回在《黑衣人》中的神采飞扬,而肯尼斯-布拉纳(Kenneth Branagh)的表演矫情做作,两位男主演之间明显缺少默契,貌合神离.对片中昂贵的金属器械玩意过于自信,可是银幕效果并不好,看着发假.一部大制作的影片,演员和特效失败就几乎注定了票房失利.更糟糕的是《飙风战警》的剧本本身也惨不忍睹,混乱不堪的情节、插科打诨的笑料、外加让人感觉太过离奇的特效掺和到一起实在不足吸引现代的观众.《飙风战警》一亿七千万的投资绝对是电影史上排进前10名的巨做.不过此片名声也不响亮,国内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就更少了.从这个角度看也说明了它的失败.别的亏本买卖把钱砸了水漂至少可以听到动静,而这部电影连个声响都没有扔出来!
近年来,好莱坞喜欢把经典的电子游戏搬上电影的大银幕,而《最终幻想》就是始作俑者,不过这部影片改编游戏的开山之做在票房上却是惨败而归.《最终幻想》号称是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特技制作的电影. 在技术上无可挑剔,精益求精厉时4年才制作完成.虽然时隔6年,在电脑特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叹为观止!虚拟演员在线条、毛发、表情、皮肤、纹理等方面已经几乎与真人别无二致.不过特技出色不能保证票房丰收,1.37亿美圆的投资,3210万美圆的票房让该片的筹划者日本软件巨头史克威尔公司不得不卖掉在美国的分公司.对于该片失败,评论界普遍认为其实不是模拟真人的创举失败, 而是在于剧本本身! 日本动画故事与美式电影手法的合成品最终导致谁都不喜欢看!
公元2500年,由于地球两极冰层融化,整个地球被汪洋覆盖.于是一场湿漉漉的战斗在复古装扮的水手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和邪恶势力的代表“淹民”之间展开了.故事听上去很无聊,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媒体对于本片的评价说:拍电影偶尔会出点问题是难免的,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未来水世界》里所有的事情都在出错.其实抛开媒体的尖酸,客观来说《未来水世界》绝对制作精良,但是它错在它不懂得讨好观众.影片前期的大肆宣传也没有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主演凯文·科斯特纳和导演凯文·雷诺兹 Kevin Reynolds持续不段的冲突以及凯文·雷诺兹最后制作阶段的突然退出都对影片造成负面影响. 片中场景、环境、服装都是脏兮兮的,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最后也是男主角的离去的结局,颇为伤感.难怪观众不认同!
《埃及艳后》从1958年开始筹备,1960年正式拍摄,到最后1963年完成上映。整整经历5年的制作周期,期间大量的实物道具和场景的搭建,高达198.4万的服装制作费用,经过统计总共花费4000万美金的制作费用。(结合通货膨胀率,当时的4000万美金相当于现今4亿多接近5亿美元。)而因为时长和制作公司宣传失策(二十世纪福克斯当时计划将泰勒和波顿包装成新一代银幕情侣,但是当时泰勒刚刚丧夫,这样过于急切的宣传反而造成观众的腻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热情),最终《埃及艳后》的当年票房仅仅有两千多万,虽然看起来数目挺大,但是和制作费用相比,还不及投资的一半。即使后来福克斯多次安排重映和各种纪念活动,直到2004年,总票房才在账面上累积到5千多万,最起码算看得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