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多半是追求自由、尊重个性、反对桎梏。这是一部随处可见隐喻的电影,最大的隐喻莫过于,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疯人院,总有护士长要来切除你的额叶,阻止你的精神自由,阻止你的行为自由。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对于世界本身的思考,导致我们对于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吃人的社会本质的深层拷问.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部影片更多的是在表达对当时社会形态以及体制化的反对。也是社会中很多类似墨菲的人追求自由,尊重个性和尊严以及反对无人道刑罚手段的一个表达。相比起同类题材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跟《飞越疯人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制度化,两者都有非常突出的表达。
导演想要讽刺的,想要批判的正是如此,通过斗争,失败,最后感动于他们最后惨烈的胜利。可是至少在我看来不应该这样理解。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批判我们的制度,批判我们的所承受的桎梏。可是如果没有这些桎梏呢?你可曾想过,如果这个世界不存在一个巨大的“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获得了第四十八届奥斯卡五项大奖,四项提名,算是备受肯定的片子了。这部片子表达的主题非常的正,选择疯人院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来表达美国人的自由精神,和民主期待以及对于刻板制度的反抗,更重要的是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努力。
观看《飞越疯人院》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愉悦的过程,相反电影是枯燥的,聒噪的,乏味的,甚至是没有中心的,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力的。如果不是那个令人震惊出类拔萃的结局,潮汐会毫不犹豫的给这部电影冠以烂片的名号。
在豆瓣上看到《飞越疯人院》,评分很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找来看看,人性真的很有意思,既想要安全感,又想要存在感。只是,存在感总是与痛感联系在一起,而安全感总是挨着麻木,也许,我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