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大半夜静静看完的,不要说我装,我是真心实意觉得片子好。(当然他肯定有不足)你看不看,觉得烂或不烂,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觉得文艺片比如这种就是一篇散文,或许有一定故事,但要体会的是背后的,你不能光看文字故事,你要思考你要想,作者表达了什么,文字体现了什么。理解他的深意,(千万别告诉我电影她妈就是要明白透理拍给你看,我只能说呵呵)全程无快进,每一个镜头都是有意义的,不然谁花钱拍十多分钟宇宙细胞给你看,导演镜头上给赞,好多地方值得学习电影的人学习!人家才不会说看这个电影哭了三次。
这对父母很像我的父母,父亲粗暴、严厉、吹毛求疵,母亲温柔、无力、细心而隐忍;我和我弟弟都先后在这样的环境下变成了片中的大哥。父亲责怪母亲的温柔让我们疏离了他,母亲则不去辩解。父亲和我们说话最多的地点总是在餐桌上,电影中的父亲在饭桌上突然暴起出手教训大儿子、母亲抱紧小儿子的场面,在我的童年发生过无数次。和一群熊孩子出去游荡破坏,在巨大的老树下仰望蓝天,在屋外玩得正开心时看到正走回家来的父亲而渐渐收敛起笑容和雀跃的动作,好多镜头看起来都像是我自己的童年,越看越心塞。
是部非常有趣的作品。说它有趣,并不是讲这电影具有喜剧元素,而是它很难让人用一个简单的标杆来评判。这部长达139分钟,夹杂了宇宙诞生、恐龙、德州小镇的五口之家以及有关生命尽头之猜想等丰富内容的电影既有让人叫绝的叙事手法,又有惨不忍睹的造作片段;有些部分应该打五星,有些地方却连一星都嫌多。综合考虑我给了居中的三星,但这其实并不代表一个公平的评价,无论如何《生命之树》都不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正如它所包含的博大题材一样,其观感也跨越标杆的两极,平均值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我觉得电影《生命之树》是一部寓意很深的电影,在影片的结尾,主人公坦然接受了过去的一切,并承认他认知的起点就来自于自己的家庭,那是他的第一所也是最重要的学校。无论如何,在家庭里,他学习到了关于世界的真相、自我意识的起源,以及如何对这个世界施以博爱,值得每一个孩子看一看。
看了半小时的时候,我想起《约伯的天平》,后来发现真是和约伯有关系。整体来说,看这个电影时候的感受,类似于多年前看《内陆帝国》。有一些片段、音乐和细节是很细腻和挑动神经的,但整体上散乱、憋闷,就像一个人无着的思绪。结尾更是用力得刻意而矫情,令人反感。
剧情啊,反应的思想啊,内涵啊,镜头语言啊什么的,自然有影评家会写长篇大论来分析。我们这些个路人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就行。所有有布拉德皮特的电影,只需要看布拉德皮特,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