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香港人心目中的周星驰跟内地观众心目中的周星驰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周星驰本身是在香港长大的香港人,这无疑让香港人心中多了一份认同感,甚至是自豪感。这一点就是我们内地观众所体会不到的感受。
内地的观众因为不懂粤语而深受石班瑜的配音的影响,导致很多内地观众想起周星驰就会下意识联想到石班瑜那把声音,还有他那充满魔性的笑声。香港人看周星驰的电影自然不会看国语版,因为听不懂。他们看的是粤语原音版,所以,他们看到的是更加真实的周星驰,而不是石班瑜演绎的周星驰。这两者,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石班瑜的声线比较尖细,还带有点磁性,以他的台词功底配上周星驰的动作表情在电影里面会表现得夸张又有喜感。也正是因为这点,周星驰才选择石班瑜为御用的国语配音。这也成了内地观众心目中所喜欢的周星驰的固有印象。实际上周星驰本人的声线是比较平和的那种,听起来并不会觉得夸张,即使是在电影中也不会像石班瑜演绎得那么夸张。所以,我认为内地的观众跟周星驰之间除了屏幕,还隔着一个石班瑜。
提到无厘头这三个字,香港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星驰。周星驰虽然不是无厘头的开山始祖,无厘头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但将无厘头推至巅峰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观众不同于内地的观众那么喜欢解读周星驰的电影。周星驰在内地能这么火,其中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内地观众对他的电影的解读。有些解读连周星驰本人也觉得很有道理,有些解读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过。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经典,或许经得起解读也是原因之一吧。
周星驰最经典的代表作《大话西游》当年可是票房惨淡,然而十多年后却在内地意外地火了起来。它能火起来内地观众的各种解读可谓功不可没。什么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这些都是内地影迷解构出来的,据我所知以前在香港可没有这样类似的说法。香港人给周星驰贴的标签主要是无厘头、搞笑,再加上星爷这个外号足以说明周星驰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双周一成这四个字便是香港人对周星驰评价的高度概括。
唐僧:我第一次看到你就爱上你了。
段小姐:爱多久
唐僧:一千年,一万年。
柴静:那为什么要用多年前的这几句话?
周星驰:就可能我对这几句话有情意结。
柴静:我可不可以理解说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一生中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对对对,你有这样感觉吗?
柴静:对。
周星驰:谢谢你,谢谢你。
星爷的态度和他的灵气已经他独有的喜剧天赋,他的内心还是比较纯粹。同时他的喜剧在深度上给人除了表面的喜剧效果意外的一些悲悯和世俗里冷漠的病态。发人深省。不一样的烟火!虽然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今在主流思想大行其道的时政背景下,也限制了电影的思想空间,希望星爷能继续保持活跃的激情,派出更史诗般的桥段。
论动作片,我们会想到李小龙,李连杰,成龙,杰森斯坦森,托尼贾,吴京,甄子丹等等,论枪战警匪,我们会想到张国荣,周润发,李修贤,史泰龙,斯瓦辛格等等,论喜剧,在我们中国人眼里,除了周星驰,还有谁能摸得了周的脚跟。
论搞笑,我承认周星驰跟不上沈腾那些小品类电影,因为小品类电影的确可以让人一直笑,但周星驰的电影就是人生百态,笑中带着苦涩,这些是他的经历才能拍出来,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不可超越,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所以后来人不能超越他,
星爷的电影已经藏在我的硬盘里了,除了周星驰的电影,别的还没有,懂事开始看,直到现在,百看不厌,重温了h遍,我想中国还没有电影人可以做成这样的,可以经得起无数次重复观看,至爱星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