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开始熟悉陈鲁豫大概都是从《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转战湖南卫视开始的,而鲁豫开始遭受更多的抨击也始于此。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芒果台的娱乐效应,而是《鲁豫有约》节目质量的下滑。我记得大二上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课上老师曾专门给我们放过早期的《鲁豫有约》做为范例。《鲁豫有约》早期确实是被观众也被业界认可的,不然也不会从凤凰卫视发展到各省市电视台,05年又从周播改日播。但是后来出现下滑,也是它从周播改为日播的时候。因为,一个优秀的电视采访,尤其是电视访谈节目,需要大量的寻找嘉宾背景资料,问题设置,细扣出有新闻价值的点,确定采访逻辑,修改合适的问法等等,需要资料和策划的高度完善。这一套如果完整充实的下来,最少三四天,日播根本不具备实施基础。
鲁豫在采访别人的时候加入太多自己的主观判断,类似于你一定是怎么怎么样的是不是。这点让我觉得有些不妥,既然是个人物访谈,还是以倾听被采访者为主,主持人是需要适当引导,但不应该代入过多主观判断。我记得她还在一段节目中途加入“鲁豫说”(好像是叫这个名)就是变成鲁豫自己在自述,说一些她对被采访者的观点,excuse me?我就有点不懂,为什么要加入一个主持人对被采访者的评价?就从这一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判断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人,我觉得有失偏颇。
看过鲁豫和璩美凤的访谈,当时璩美凤的录像刚刚曝光,璩美凤第一时间选择鲁豫的访谈来做危机处理。地点设在某大厦的高层,环境让人有安全感,但从头至尾鲁豫的问话都是一直在围绕录像,直白的想知道因果,对璩美凤个人毫无同理心,冷冰冰血淋淋地再撕扯出一个伤口。访谈深入,璩美凤处于崩溃边缘,需要中断采访,之前建立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崩塌。就是看了这次采访,对鲈鱼作为新闻人的质素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后来的说出你的故事,那些问话也基本是隔靴搔痒。
一个面带微笑按照自己轨迹运行的名叫七个核桃的装甲车!她开启了一种以自我中心为辐射的采访思路,不必在意受访者的故事,最后所有故事终究变为一种比较廉价的鲁豫看世界的模板和鸡汤,我们忽略掉采访最核心价值是挖掘陌生化的动机和人物的真相,陈鲁豫的好在于,她消解掉我们觉得主持人必须的那些定场功能,可以信口开河问一切好奇问题,那些问题往往不需要更多思考,全靠一种亲和力氛围,可以把受访者像胶囊一样溶解,然后一切都变为陈鲁豫函数一部分。
她的采访技巧不忍直视啊,陈鲁豫和凤凰模式给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节目几点思路:只要你懂嘉宾说什么就好了,主持人语无伦次不正是一种钓鱼行为。主持人是一位函数,嘉宾是自变量。有的主持人,无论你给什么自变量,函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个节目叫《艺术人生》。有的节目,主持人已经想好结果,有没有自变量,我们结果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最糟糕节目是,主持人始终把自己当场自变量,嘉宾是多余的,她是她自己的神。
陈鲁豫作为一个主持人也许经验很丰富,但是你们完全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做新闻她有多少经验,也许有人会奇怪我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访谈类节目无非就是更深刻的认识这个人物背后的新闻性,做新闻的经验很重要,做个简单的对比,白岩松和陈鲁豫的东西都拿出来,你会发现明显陈鲁豫的东西不管关乎多严肃的话题都好像娱乐节目,这就是明显的新闻工作经验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