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初中老师是配着《长亭外》这首音乐上的课,很煽情。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上语文课偷偷地落泪。我的父亲也爱花草,他工作忙,双休却总会去打理。有一天一株兰花萎了,父亲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故都的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具体说不上为何喜欢,只是初读便已被折服,毕竟是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环境下痴迷秋天的南方人。
印象最深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越长大越发现,真正意义上能进入内心世界的人实在难得,懂你的痴与愁,而不用刻意去迎合,几杯酒下肚便觉心中一暖。孤单旋转的星球,遇上一个频率相同的人,该是多么幸运。
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的《社戏》,当时上初一,谁违反了纪律就抄这篇课文,整整12版,记得放学就回家抄,吃完饭再抄,9点假装休息,等到凌晨3点再抄,天啊,我记得我抄了3遍,从此再不敢犯事。
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北方的孩子基本是吃不到南方的水果的,所以杨梅我一直是既陌生又熟悉。现在我每每看到杨梅,我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背影》朱自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