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爱上的偶像,往往拥有的是我们最欣赏的那部分特质。一个人能成为大众追捧的偶像,在一些方面必定有非常出众的个人魅力。要不颜值特别高,要不特别有智慧、有才华,或者有魄力。我们特别受到这种特质吸引,偶像身上的这种特质还特别出色,因此我们很容易被偶像的魅力所收服。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者Perse和同事Rubin曾经设计了一个调查,研究大学生们喜欢的电视剧人物和他们现实中人际关系。他们发现,大学生们喜欢的电视角色,跟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恋人或亲密伙伴具有非常相似的特点。大学生们会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描述电视人物和自己现实中的朋友。而且跟电视角色建立关系,甚至还能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有很多无法被满足的缺憾,年少时篮球场上的那个身穿白色T恤奔跑的少年、为了一个所谓更可预期美好的未来而放弃的画笔、进入社会扮演的各式各样满足他人需要的角色。如果说人生是一个糖罐,那么必须承认这个糖罐里大部分糖都是苦涩的。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被压抑的情感、无法追逐的梦想、想要逃离的现实。总之,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会存在着缺口,无法被填满。而偶像这个被包装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虚拟形象,以及由与偶像相关事物构建而成的虚拟空间,将会在特定情况下弥补掉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间的缺口。
崇拜对象的神圣、幻想式;即使在全民娱乐的时代,互联网的存在无限缩小了明星与粉丝的距离、即使是以“可以面对面的偶像”著称的akb48,对于粉丝而言,在情感上,他们的崇拜对象仍然是神圣的,他们心中的偶像仍然是包装后掺杂了个人幻想所得。
偶像崇拜大约是一种自我投射,会错把偶像的努力当作自己的努力,粉丝会认为自己也参与了偶像的成功,从而达到一种自我满足。人们在偶像身上寻求的不是去路,而是拐杖,拐杖能支撑人,自然也能使人摔跤。
一直觉得狂热的粉丝是有缺陷的。去崇拜一个被包装过的人,然后在脑海里面理想化,更有对被崇拜者无底线的宽容,随意散播自己的同情心并以此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单向互动?不过是自我陶醉又自欺欺人罢了。
觉得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吧,其实现在很多人把追星当做一个贬义词,说起追星族肯定就是不懂事脑残的代名词。我感觉来说的话追星和偶像崇拜属于感情寄托一类的,不行该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