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去过台湾一次,问路什么的,行人特别热情有礼貌。台湾的布袋戏文化我也很喜欢(播出几千集的霹雳布袋戏),文创也不错。不过基本设施确实比较落后,从屏东到台北,感觉就台北整体的城市氛围比较好。水果特别大特别甜,食物的物价也不高。
当然了,出去旅游,肯定就不会谈政治,有些东西根深蒂固,是由于长期教育和社会背景造成的,不是三两句就能改变的。学当代文学的时候发现,除了香港有无足鸟(有一种鸟,孤独地飞,它停下的时候就是死的时候)情怀,在上个世纪某个年代,弯弯也曾有返乡潮,彼时的弯弯文学传达出了这么一种情感: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对岸这边普遍对弯弯返乡人有歧视情绪(类似于你是被日据过的、被玷污、可能是汉奸)……其实也是人性使然,在哪个年代也是如此,并没有谁是绝对的对错。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的素质越来越高,开始能善良地包容,同时也旗帜鲜明。两岸一家亲,当然是最好的。看了太多评论,只要有稍微夸一下弯弯的,都会被杠……何必呢,凡事有两极,有好必有坏,我们有指出他人错误的眼光,也应该有承认他人优点的肚量。
啰哩啰嗦,勿喷,祝大家过得开心ヽ(○^㉨^)ノ♪
以前我觉得台湾人收入应该很高,后来就呵呵了,对于城建,台北也就是三线城市水平,我最不能理解的和瞧不上的就是很多台湾人的那种自我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呢?
去台湾自由行,什么交通车辆都乘坐过,凡标有博爱座的座位总是空的,因此,我们一行四个老人,从未在车上站立过。一次坐地铁,博爱座上有老年坐了,我们四人上车,一下起立了六个青年人让座。很感动!
看了有人说中国台湾崇拜日本,模仿日本。个人认为不是台湾生来就觉得日本好,这其实和历史有关。1894甲午战争割让台湾岛给日本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一直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所有学生说日语,植入灌输的文化也完全是日本文化,每日朝东京方向朝拜。整整半个世纪,对于一个刚出生的人来说,他的一生完全可以说是在日本渡过的,那时日本男人女人和中国台湾人民之间的恋爱等等也很正常,所以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是说台湾就无故的模仿日本。所以李鸿章当时说无论怎样赔款都可以,打死也不同意割地。
已经去过两次台湾,感觉很好,人人都很热情友善,如果找人问路会详详细细的告诉你,早晨在酒店周边散步路人会和你热情的打招呼问好。台湾的社会福利不错 ,看病只需要挂号就行,其他医疗费用全由政府承担,持健保卡(医保卡)可以直接到药局免费拿药。人人都自觉遵守秩序,台湾街头看不到警察👮,骑机车的全部戴头盔,等红灯时候没有人越线,机车会自觉放在停车线内,而且都不会上大锁哦,因为在台湾丢东西很难的!台湾最美的不是风景 ,而是浓浓的人情味,每一次来到台湾,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一,关于城建,人家几十年都是这样,拆迁很少,所以不要拿大陆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人家。第二,台湾的社保、医保(他们叫健保)都非常完善,所以台湾的年轻人敢不买房,敢于不婚不生。此外,台湾的人均消费能力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第三,前面说台湾人真诚友好,其实更本质的是,台湾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