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就被父母送去了寄宿学校,那年我五年级。
我妈说我小时候聪明,这么好的苗子不能在村子里埋没了,狠狠心把我送去了县里的寄宿学校。
县里的学校一年学费一千多,半年的饭费是六百多。这在十几年前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那时候要是谁一个月挣两千块都是高薪了。
小时候在家我总嫌我妈做饭难吃,炒茄子,炒豆腐,炒豆角,我们家变来变去都是这几个菜。所以听到我妈要把我送去寄宿学校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以后再也不用吃到妈妈做的难吃的饭菜了”。
后来在学校待了一周之后,真怀念我妈做的饭啊!学校的饭菜简直就是猪食,难吃的要命啊!
我其实不挑食,但是对于小学的饭菜真得无法欣赏,每周都是固定的菜单,然后这一周里会有三四顿饭是我坚决不会去吃的。
为什么呢?有一顿是韭菜炒鸡蛋,韭菜里面常常会出现扎韭菜的麦秸秆。还有一顿是八宝粥,说实话八宝粥不难喝,只是师傅盛八宝粥的勺子永远沾满黑色油垢。
你可能觉得黑色油垢怎么了,炒菜还有油垢呢!
我们小学养猪!养猪你知道么?每次杀了猪瘦肉送去给校领导,肥肉拿来给学生炒菜,美其名气荤素结合改善伙食。我曾经亲眼见到师傅喂猪食的时候拿的就是同样一柄勺子,所以我对那个勺子有阴影!
最后一顿是周五的早饭,满满一碗豆浆,豆腥味很重!小学的豆浆简直就是我童年的阴影,自此以后我很少喝磨出来的豆浆。
在寄宿学校待了一周,每天自己铺床单叠被子,轮流当值日生,放学后排队去吃猪食,不对,是去吃饭。
第二周我就开始哭爹喊妈了,我要回家,我要找我妈!
那一年我变得更加瘦小了,我妈非说我挑食,『县里的饭都是大师傅做的,肯定比家里好吃啊,你怎么挑食呢?』,妈你冤枉我!
后来某次假期开学我妈送我去学校,然后在我们学校蹭了一顿饭之后,再也没说过我挑食,每次回家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让我带走!
饭菜难吃归难吃,教育程度还是比村里好了不知多少倍!
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在村里的中心小学念书,老师个个都是正经八百的农民,农忙的那几天学校会放假给老师留出时间收麦子。我们村里每年有一次庙会,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过来,有些老师会在庙会上卖糖果瓜子,这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村子里教育很落后,我们村历年都没有出过考上一中的学生。
我小时候脑瓜确实聪明,上课从来不听讲,结果每次考试都第一名。我当时一直因为这件事洋洋得意,学校奖励的横格本我家里堆了一摞,班里的小伙伴都很羡慕我。
虽然我当时个子又瘦又小,一米四的个子,五十多斤。但是班里每一个人敢惹我,差不多都敢在学校横着走了。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天才!
后来去了县里,第一次考试就考了倒数,顿时感觉天都塌了。什么鬼,说好的是个天才呢?
我也很伤心啊,谁知道县里学霸这么多啊,伤心绝望之后开始努力学习。还好后来成绩一点点升上去了,就像是井底之蛙跳出了深井,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也是因为有了这一步阶梯,之后的努力才不曾白费。
直至今日,我都很感谢父母当年睿智的决定,当时的他们已经给了所有他们能够给予我的!
人在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往往第一感觉都是开心,自由,解放。
毕竟从小到大都一直被圈在家里接受管教,没有一点点自由可言。你父母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甚至,你父母让你穿什么,你就得穿什么,你父母让你吃什么,你就得吃什么。
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两个极端。一种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的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自己去操心,会有人替自己安排好一切。时间久了,这部分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理能力。
而另一种人则会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的痛苦,感觉自己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可言,就像是提线木偶一样被人操纵者。时间久了,这部分人就会滋生叛逆心里,每天都盼着离家远一点,再远一点。
我第一次离家是在初中,其实也算不上离家吧,只是住校了,周末还是会回去的。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开心,觉得终于不用再听家里人的唠叨了,每天爱干嘛干嘛,简直不能再嗨。
但是初中的时候学校管的还是比较严的,而且一周一回家就导致我身上的钱不会太多,也没什么好支配的。吃饭睡觉都归学校管,校门也出不去,挺无聊的。
高中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回老家念得,除了离家更远了一点,一周回一次家改成了半年甚至一年回一次之外,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唯一值得一提大概是生活费从一星期一给变成了一个月一给,但总的来说吃住还是在学校的。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主应该是在大学,真是是山高皇帝远,随便我折腾。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真的是太棒了,太自由了。我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不会再有宿舍阿姨叫我起床,我周末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再也不会被校门锁住。
外卖想点就点,根本不用避讳班主任,手机只要有电,什么时候睡着了算是什么时候玩完,根本不怕被没收。
可时间久了,自由惯了,却开始贱丝丝的想念被父母管教的时光。已经太久没人在我出门之前叮嘱我多穿衣服了,已经太久没有人在饭店斥责我放下手机,趁热吃饭了。已经太久没有人跟我絮絮叨叨,家长里短了。久到我快忘记了那是怎样一种感觉。
离家久了,就开始想家了。那时才知道,以前你避之不及的唠叨都能成为日后你求之不得的温暖。
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先是非常兴奋,然后有点不舍,接着在满满的恐慌和孤单中逐渐习惯离家的日子,事后想来,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愁思并且快速成长的过程。
我第一次离开家是因为寒假找到了工作,就是去另一个城市的舞蹈学校教小孩子跳舞,那一个多月的时间是我离家最久的时间。
我从小和父母聚少离多,直到高中才住在一起,所以妈妈想让我待在她的身边,来弥补过去分离的时间。我翅膀不硬,在我妈一次又一次的挽留中,今年我大三,依旧在本地就学,而寒假那一个半月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刚下火车的时候,我站在火车站口,拉着行李箱,心中满是豪情壮志。一想到接下来的一个半月要一个人吃饭,上课,往返于宿舍和学校之间,顿时觉得自己也是个大人了,我像个怀春少女似的肾上腺素爆表。
很快我发现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这里比我们那个小县城大的多,我饥寒交迫,折腾了快两个小时才到宿舍。同宿舍的女老师已经选好了床,我只能简单的和她们打个招呼,在最小的一张床上,吃掉了火车上没吃完的火腿肠和干脆面,想着妈妈说家里今天晚上吃麻辣鱼,抹抹口水和眼泪,早早地入睡。
接下来的日子,我有意的控制自己不给家里打电话,因为我也想要靠自己,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仿佛所有事都在有意的向我证明一个在小县城里待了快二十年的人独自生活是搞不成事的。
不听话的学生、总是请假的家长、开不完的会,还有因为在陌生的城市连呼吸都觉得忧郁的我,我感觉自己快要爆炸了,思虑再三,给我妈打了电话,哭了快三个小时。
那时妈妈说,受不了就回来吧,没事的,我真想答应她,可是一想起数目不小的工资和我当初夸下的海口,我咬了咬牙拒绝了。
“擦擦眼泪,明天还是要面对一切”这种勇气突然从刚刚发泄的出口中涌了出来,直到回家那天,我都没再和家里联系,我不知是为何,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麻木,渐渐的不再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现在,我已经可以熟练的面对离家的长短途旅了。
东北的九月已经入冷,农民也正式进入农忙,而全家人正在因为我的出远门而忙碌着。
哭了一整天,被骂了好几次,换来了上大学的机会。不知道我老爸老妈看见我这么说会不会打死我。事实也是这样的,我学习不怎么好,却又特别要命的努力,因为意识里一直有个声音“从这个村子走出去,我不能就这样在家,待嫁,嫁人,生孩子来完成我的人生”,可是考试成绩又摆在那里,普通大专,普通的另类专业。
我妈跟我说“要不从新考,复习一年,要不别念了”,我爸跟我说“什么大学还去?”,我只对他们反复说一句话“不管怎样我就要上学,不让我念书,我也不会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的,我会出去打工”,说实话,我也知道我考得不好,又报了一个冷门,可是就是心不甘,拿到录取通知书自己一天不说话,晚上躺在被窝哭。结果他们受不了了,我爸甩过来一句话“去吧去吧,我拿钱,你去玩吧”
还有一天就要上学了,就要离开家门去几百公里外的沈阳,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我心里特别内疚,特别无助,特别紧张。内疚的是我家情况毕竟有限,我爸特别不容易也特别辛苦的养家,而我要“拿钱去玩”,这种内疚带着痛苦,有时候让人要窒息喘不过来气,特别觉得对不起他们。无助的是,我爸把我送到学校安排好我就走了,即使他问过我的意见,我也会觉得无助,这里完全超过了我对大学的憧憬,这里是如此的小而简陋,我印象中的大学不是这样的,是不是真的像我爸说的那样“拿钱来玩玩”,可是又不能告诉他我的担心和想法。硬着头皮留下来。紧张的是我真的无法预知这个冷门的专业会学什么,我能不能学的明白,会不会有发展。
总之,第一次离开家,想的都是美好的,可是事实也是残酷的,那段时间都特别的痛苦,一个人挣扎。幸好幸好,幸好我的专业还是超级赞的。没有对不起他们,也没有对不起自己。我现在很好很好,也把他们接到市里来工作。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起来。
心里很不舒服啊!肯定是这样的,平时离家那么近,都会抱怨在家待的时间太长了,反而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在里面,每天巴不得离家里远一点,自己想出去闯一闯,感受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殊不知等到真正离开家的那一刻,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有一句话是:只有真正要失去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只有真正要离开的时候,才会体会到离别的痛苦,才会懂得以前的自己为什么那么不懂事,为什么没有珍惜之前跟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做什么的时候,我那么的不情愿。真的是这样的!脑海里全部浮现出来的是令自己后悔的没有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非常恋家的人来说,当场就能哭出来吧!如果可以,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大哭一场吧!
我第一次离开家是一年暑假的时候,经人介绍去外地打工,当时确实是想体验一下打工挣钱的时光,体验一下劳动人民挣钱的辛苦,这样说不定我会更愿意去学习,当时说要去的时候,妈妈还是很不愿意的!但是爸爸说出去看看也是挺好的。当时的自己心里是有一种小激动在里面的,我当时就特别渴望离开家一次,而且有几个人相跟着,也算是有个伴,我收拾了东西离开了家,去了那里完全不是介绍人说的那样,去了逗留了两三天,才开始找中介找工作,零收入啊!而且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转了两个地方,我的洗漱用品也给丢了,当时就感觉真的很无助啊!一切都是不定性因素,你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你会面临的是什么。但是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我安顿好一切以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个平安,除此之外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女孩子出门在外,家里是有一颗牵挂的心在你身上的,只要也听到你声音的那一刻,他们就会踏实很多,知道你目前状况还是很好的。真的不要试图想着离开家离家远一点,当你真正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你内心还是难以接受的。
第一次离开家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形容,有点想念,有点舍不得,有点害怕,还有点淡淡的忧伤。
第一次离开家应该算上大学吧,这次算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高中那会也离家在学校住宿舍,但是好在每周都回家,也没离家太远,离家的感觉也不是太深刻。上大学算第一次离家,而且还离得特别远,那种感受就特别明显,是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一种感觉。
因为离得很近,去学校的路程就接近三天三夜,这个是坐火车的时间,要是坐飞机就一天路程,可是飞机票贵,就只能选择坐火车了。而且因为家里忙,也没让爸妈送我,就一个人拎着行李箱,远走他乡。出发的那天早上,就特别的舍不得了,迟迟不肯出门,爸爸给我送到了车站,看着我上车了,爸爸才回家。就在爸爸走的那瞬间,就有点想家了,可是为了上学,不得不强忍着回家的冲动,毕竟这才是第一步征程,接下来的路程还远。
车子发动了,看着远去的村庄和树,我闭上了眼睛,开始回想我在这里经历的一切,想家里人,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就已经到火车站了,因为下一站要去坐火车,开始长途的火车旅游。坐在火车上,旁边的乘客基本上都是成群结队的,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孤孤单单的,顿时就感觉好难过,好想哭,好想回家。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可是信号不好还打不了,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看着窗外的一切。
经过两天两夜的折腾,终于到了学校,可算是不那么想家了,跟父母报完平安,就开始忙活自己的事情。累的够呛,躺床上一觉睡到天亮,到了第二天,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家那么远了。顺手拿起手机给家里人打电话,那边刚接通,我就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一听到老爸的声音更是不得了,想家想得哭的泣不成声。可是没办法,为了上学,也只能暂时收起自己的思乡之情,擦干泪水不是还得继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