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天冷人就自然比其它的季节更想取暖,这个暖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每到冬天,我一看到煨的藕汤我就想回家,出来十几年,每到天冷的日子,就想起以前小时候在家,那时候我奶奶,我大伯,我外婆都还在世,围着家里的土灶台,煨汤的罐里冒着暖暖的热气,罐子里莲藕骨头的香味,让我舍不得离开灶屋,这个场景有时候是在奶奶与大伯家的灶台,有时候是跟着外婆的灶屋。
就是一些家常小菜吧,我觉得我老家的饭菜很具有特色的,做法和名字有时候也很特别。我们那稀饭叫“糊涂”,做法就是水里加上大米,或者其他的豆类,红薯,南瓜之类的,也可以不加,然后面粉加水在碗里搅拌开,水烧开,把面糊缓慢的倒进去,边倒边用勺子在锅里搅拌,等滚三遍就可以喝了,这是夏天和冬天必备,夏天放凉喝身心舒畅,冬天喝,浑身暖和。
煎饼卷大葱。提起沂蒙山,提起临沂,想到的都是我们的大煎饼,从小吃到大,那也吃不够 。小时候,妈妈给备得主食为煎饼,从上学带饭的那天起,煎饼陪我度过了整个学生时期,刚烙好的煎饼,卷上大葱,放上妈妈做的大酱,那是童年最大的满足,每当妈妈烙煎饼的时候,蹲在在她的身旁,吃煎饼的渣子,又香又脆。每当想起煎饼,就想起妈妈早早起床为我准备煎饼的场景,两盘鏊子,一个马扎,一个刮子,一盆面糊,那袅袅的炊烟充斥我童年的早晨。父母在,不远游。可惜自己做不到呀,伤感。
这个叫酸芋苗,是我们当地的农家特色菜,也是家常菜。吃上一口,就想起小时候温暖的家,这里面包含着妈妈的味道。
2015年底的时候我奶奶去世了,她在世的时候喜欢用酸萝卜丁炒菜,然后用瓶子装好给我们带回学校用来改善生活。对于家庭贫穷的我们来说,是不可多得分享的味道。2016年我去深圳和我姐姐一起在湖南菜馆吃饭,有一道湖南菜叫坛子菜。味道和配料和我奶奶曾经做的一模一样。我们两几乎同时看着对方,然后开始回忆之前的生活。有的时候吃的是一种内心的情怀。
猪肉炖粉条,道菜就暴露了某鱼是东北大妞的属性。北漂多年,每次去东北菜馆都一定要点这道菜,到不是真的有多爱吃,只是每次看见这道热气腾腾的东北大菜被端上桌,心里总是 有种暖暖的感觉,因为这是老妈最拿手的一道菜,肥而不腻的五花肉配上东北的大粉条,无论多寒冷的冬天,都会让我大汗淋漓,在家的时候从不觉得这道菜有多么美味,但是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时常回家,尝尝老妈的手艺,只能在餐馆点这道菜以解相思之苦。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