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人最开始都是生活在梦里的,因为一开始你不知到自己想要过的是怎样的人生,你也没有经历过人生,所以你只能看着别人的人生,想想自己会过上怎样的人生。所以这一切都是从梦开始的。
慢慢的随着我们对外部世界不断地了解,我们这个梦也会越来越贴近自己的实际,然后会一步步付诸行动。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现实呢?
大概是从高三的时候开始的吧,那个时候很清楚自己快要离开父母,很明白以后的路都要自己独自去面对,然后慢慢的发现社会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简单。所以不能够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要面对现实,要慢慢改变自己。
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梦想是当一个医生,那时候是有一个同学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思考了很久,没说,但是我那个同学说他想当医生。他说医生很好可以救人,是白衣天使。就这样,那个同学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小,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以后的人生。我相信他也可能是听别人说的,但是人就是这样因为别人的话来激励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慢慢的我不断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更加的近,时间很快,我开始上初中了。这个时候的我们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雏形,但是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仍然坚持在那个医生梦想的道路上,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对于一些学科不再感兴趣,于是就学得不好,成绩不够理想。尤其是那些理科:数理化生,我真是学不进去。我特别想放弃那个感觉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直坚持到了初中结束。
到了高中,我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适合什么。于是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梦想。因为学的是文科,所以那些与理科有关的职业,或者说梦想也就渐渐地远离我了。最后自己决定以后要做一位律师,这个想法是从喜欢看普法栏目的时候开始的,其实我从小就喜欢看法治类的节目。我当时想当一名律师,还有特别宏伟的理想:我想要以后让偏远地区的人们都知法、懂法、用法。那个时候觉得可伟大了,现在觉得那个时候年少狂妄,目标太大,有点可笑了。
高考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及残酷又公平的考试,所有老师都会说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只有高考对于你们来说才是最公平的,以后的什么考试都会有不公平的成分。高考因为它还算是公平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就是残酷了。我们很多人都会因为高考而变得现实。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我曾经是一个追梦的少年,曾经以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一切。但是自从要经历高考开始,我就不断的变得现实起来,可能是由于自己成绩属于中等水平,我就会很纠结。想要去的学校上不了,想要学的专业分数也太高,因此只能面对现实,甚至还安慰自己:只要分数高想选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可以。但是当分数高了也会有分数高的烦恼,同样会面领着不好选择的问题,因此只能变得很现实,只能适应这个社会,选择那些社会上正需要的专业。
进入大学觉得自己更加的现实起来,很多人都说过,我们为了生存工作,但是我们不能工作只为了生存。是啊,但是在这个社会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了,我现在就觉得我已经现实到只要以后能找个挣钱多的工作就行。虽然我可能在选择对象方面我不会很现实,我不会要求对方条件有多好,但是我会要求自己经济一定要稳定。我觉得我变得现实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父母老了也那么辛苦,他们为我付出的太多了。
从小就苦,只有现实,从来没有梦想,没奢侈过,都是不遗余力玩命的努力向前进,向前进。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生金子,每吃一口饭,都会想想我干活了吗,赚够今天饭钱了,不然都不好意思厚颜无耻的吃饭,残酷的现实生活时刻都在面对。
小时候就知道谁也指望不上,达官贵族不沾边,没钱没权没势,日子的过的那个苦,每天都是窝窝头,面糊糊。能吃顿肉,那可了不得,能够香一个月,父母教育我们,少吃多香。小时候生病,发高烧,不退,疼痛难忍,一个人在热炕头上,难受无奈,忽然老爸端回一碗羊肉,我开心的好像要上了天。妈妈给我捏上羊肉窝窝,大吃一顿,大汗淋漓,精神抖擞马上就舒服多了。一顿羊肉救了我的命,那时候没有钱买肉,没有基本营养保障。很多人都因此变成了痴呆,弱智,残废,呆若木鸡,瓷蛊一个。
学生时代更现实了,每天饥寒交迫,邋邋遢遢,省吃节用,出去挖甘草,板砖,赚学费。实在不行就把家里的口粮卖了,先筹足学费。或者遇见好的老师可以减免一部分,都是可怜善良的孩子,怀着一颗感恩,幸运的心,面对这个世界。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不至于抛尸荒野。总是不明白人为什么这么艰难的活着,羡慕别人家能当上大官,能发财致富,能光宗耀祖,能流传百世。
在学校总是想法设法,千方百计的记住各种考试内容,没有多大乐趣,就是死读书,玩命读,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才能过上好日子。不指望当上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祈求能冠冕堂皇的混口饭吃,娶个媳妇,就算完美。追求不一样,也是环境造成的,妈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放羊娃生的孩子就应该坚持放羊,农民的儿子就要下地干活,抢收成,天经地义。学习之余,学着放驴,拔草,耕地,锄地,收庄稼,可以不精通,但是必须要学会,只有会了,以后才可以养家糊口,找到老婆,生孩子传宗接代。不然,高不成低不就,一辈子也就贻笑大方了。
工作了发现,身份转变很重要,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从业者,心理历程想当的复杂,随时想要逃脱,恨不得随时回家种地去,可惜没地了,城市户口了,农村户口的土地已经被收回去了。我一无所有,只有一个毕业证,学位证,而且社会上假证泛滥,谁也不知道你的证件是真的,你也不知道你的这个证管用不管用。只有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吧,已经没有了退路,现实就这样,你要低头忍耐,你需要顺从,服从,克服重重困难,也许就会看到光明,那个光明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是一份工资,是一份安逸,是技术提升,是同事师傅的认可。
问我现在有没有梦想,我说有啊,很现实的梦想,父母健康,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孩子自信乐观安全。其它的权钱贵都不奢求了,安安稳稳过好每一天,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中国梦也很犀利,大家都好好做,我给你们祈福送祝福,唱赞歌,祝你们梦想成真。
好悲催啊,小时候我就现实,长大后更现实,没有一点点远景和梦想。这样也好,干成啥样算啥样,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大不了,我回到从前,回到生我养我的那个土窝,晒着太阳,哼着歌,每天都要乐呵呵,现实的不能再现实了!
生活的现实应该就是说,没有了很多的幻想,开始纠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会很“冲动”的随心所欲的生活。
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现实应该就是大学一年级下的时候。你其实是很明显很轻易的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就比如上高中的时候,从来就会觉得生活无所畏惧。首先生活上不会存在什么经济压力,然后学习的时候,因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所以学习成绩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压力,好一点、差一点根本就不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波澜。而且当时真的是很奇怪,就有一种迷之自信,就觉得不论现实是好是坏,自己的理想总能达到。就比如我高三的时候,二模的时候,学校排名下降了400多名,周围所有的人都觉得简直不能接受,然后对我各种担心,各种安慰,但是其实我本人就是觉得没什么,就觉得只是自己没有发挥好,就是相信自己的实力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上大学之后,大一才过去的时候,感觉还可以,并没有觉得跟以前差很多。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可能觉得大一一开始完全就是一个过渡时期,那个时候虽然还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幻想,但还是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便是无所不能,但是心里还是时不时的就会烦躁起来。然后再到大一下的时候,就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也做不好,然后周围还有的同学总是言语之间表达的是她们认为我是个超级水的人,所以很伤心很焦躁。再然后到现在,虽然重新端正了心态,找回了自信,但是再也不会做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比如说,以前总觉得,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有你去不去做一说,现在就觉得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的到的,套路真的很深;以前做事学习全凭自己喜好,现在做事还要考虑到做这些事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以前与人交往也全凭自己喜恶,喜欢便多说两句,不喜欢便置之不理,但是现在就会想到很多很多,再不如以前纯粹。
类似这样的事情就真的很多,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现实,而且只是求学这一阶段的现实,以后说不定会更现实。就像我表姐,结婚之前真的是超级洒脱的一个人,而且价值观什么的都跟我很像,然后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有点斤斤计较。就比如她老公有个哥哥,又懒又没主见,又不会挣钱,所以她公公就会更照顾哥哥;然后我姐姐就觉得既然以后父母的养老问题是大家平均分摊,现在就不应该有差异,就应该一碗水端平等等。其实两方都有道理,父亲自然是想帮助弱一点的孩子,我姐姐说的话也是没有错,但是会有这种家庭问题产生也不过就是因为大家都变得很现实,而且越来越现实而已。
我们好像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变得越来越现实,好像就是时间、生活这些东西推着你往前,你只能顺应。很无奈,也很担心自己以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现实这个词语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我总觉得人生之中就不应该被现实牵制住,但是好像很多人的理想都逃不过现实,会被现实破碎的淋漓尽致的。
什么时候变得现实,这个问题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已经忘却这个社会是何时教会我现实的,是社会教会我,还是我自己领悟的,这个我已经不知道了。人的一生中,总是充满坎坷的,但是这些经历好像你又很喜欢,因为有了这些坎坷,让你更加坚强,更加的勇敢,更加的百毒不侵。
很多人都很喜欢童年,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候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呀,每天除了玩还是玩。每天看到小孩的时候,自己感触也挺深刻的,总是觉得那么的美好,他们的世界没有一丝算计,没有现实的可怕。小时候,那样的世界,我很喜欢。
小学那会儿,我爸妈都在外地上班,我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们那会在农村里面。我上学那会儿,最方便的应该算的自行车了,我们当时每天上学,我需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去,早晚都是一样的。
那会儿,总是每天结伴而行,我小时候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想不去上学那会,就非得让老师打电话让家人来接我。那会儿自己的世界多么的单纯,每天就盼望着下课,一下课就去和同学们踢毽子、跳皮筋,我当时还是万能性的人才呢,什么都优秀的。每天就希望快点放学,这样就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回家,一起一边吃东西,一边憧憬自己爱慕的男孩会不会出现。
人生就是从懵懂慢慢过度到成熟的,初中那会儿,我们班级也很好的,团结一致的。没有算计,没有想那么多,不去考虑自己的发展,就一起努力考上自己想去的高中。那会儿的时光是多么的珍惜,初中那会儿,就在想自己怎么没有好好珍惜以前小学的生活;初中毕业以后,甚至会想念自己以前最讨厌的班主任,想念她的念叨,想念她的真心。
教会我成长的应该算是高中了吧,不是同学现实这些的。让我了解一个人有多么的现在应该是我们老师了。讨厌一个人其实很累的,因为他会影响你的心情。以前,我不知道原来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虽然刚上高中那会儿,不喜欢这个班主任,但是只是有点而已,但是到高二了解了相关的事情后,我才懂得世界的变化以及现实。
在那会儿,就有许多家长给老师送礼,这样的都觉得是挺正常的,都想让自己孩子受到重视么。但是最过分的是,他自己打电话给家长要礼物,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是无论怎么都不会发生的吧。他利用自己的权利,把很多机会以及所谓的特殊照顾都给了送礼的同学。这就是现实,这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的现实。
如今我已经大学,在生活中,让我了解现实的有很多事情。但是我一直觉得做事只要把握这个度就好,现实是挺正常的,没有人不为自己着想的。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何人们会越来越现实呢?因为步入社会后的人不得不迫使自己变得现实起来。长大后会有越来越多现实性的问题向你袭来,所以人会不经意间的变得现实。
小的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现实就知道天天吃个饭睡个觉。爸爸妈妈都有条不紊把所有事情做好,让我们荡漾在结果的海洋里,根本不知道社会的残酷与无情。慢慢地步入了初中好像懂了一些事理方面的事情,因为在初中即便有些同学很胡乱闹学习还算可以的,老师还特别喜欢他。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说他学习好,他也不是学习最好的,而闹腾乱捯饬的学生让我想老师是不会喜欢他的,那为什么我们班主任就会偏偏喜欢这么一个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呢?
后来我才懂得这个事情,因为这个学生的父亲是政府机关的领导而母亲是医院里的一个大夫。因为我们班主任的孩子想考飞行员,又因眼睛的视力不过关而托他的母亲做了一个假证明就是证明这小子的眼睛没问题。我想,因为这孩子在我们班里,他的父母不仅要帮班主任的帮也有可能收了钱财才对这个孩子那么好的吧!这件事情其实我初三的时候才知道,这时候我才慢慢悟出了一些道理。懂得了在我周围也有电视剧里所说那种势利眼的人,让我逐渐的瞧不起教我们两年(初一初二)的班主任了。还好初三的时候换了个非常好的的班主任,陪我走过了初中时光。这也慢慢让我知道了社会没有关系网是很难走下去的。
咱们中国的教育在我们那还是九年的义务教育(到初中毕业),不像现在有很多地方都是十二年的义务教育(到高中毕业),在我们的那个时候就有一部分的学生考不上高中而出去打工、上职校等等。还有一种可以上学的方式,就是掏着所谓给学校的赞助费去上学的,在我周围有很多家境不太好的,掏不起对学校的赞助费去上高中而选择职校,买一个学上。大家想想看,这应该就是那种有权势还有钱的家里可以做到的吧。我们通过初中时期的学习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富二代们却不用努力的学习而和我们又坐到了同一个课堂上。这确实很不公平,都说人人平等人人平等,那也是建立在法律条件下的。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懂得了一些人生中的道理,人生下来不是平等的,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超越那些不劳而获不积极进取,生在富裕家庭的人们。
步入了大学,慢慢的一些世界观价值观也在改变。有很多想在学生会干出一点名堂的人会在老师身边阿谀奉承,而在自己同学身边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样子。其实吧,人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比较令人欣赏。当今社会下的人大多数都是势利眼,只有认清现实慢慢的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那个他的时候,这些烦心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从一出生到现在到将来。恐惧现实却又不得不现实,就像面对虚伪的人,也会学着虚伪一样。曾以为一切都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时,可是它悄然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现实就是这样千疮百孔的呈现在眼前,让你不得不理解现实,屈服于现实。不过,我并没有一味的去抱怨,抱怨对现状没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任何意义。我们得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慢慢的改变现状,不去自我感伤,这是事实,并接受现实,以平常心对待。
每个人的现实程度都不一样,和一个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阅历都分不开。许多事情都让我理解现实了,记得以前,班主任对一个学生非常和气、包容,说话真的是轻声轻语,这个学生非常不听话经常逃课,每次不在,打电话跟他父母说,语气很好。没错,就是因为这个学生家里很有钱(有钱带来的不就是有权吗),可以任性不来上课就不上,来上课也有许多学生围着他转,再后来直接不上课了。当然,这仅仅在学校,现实生活中更甚是。
还有工作而言,找工作也看重薪水,如果没有足够的薪水生活,就会举步维艰,现实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不断的努力,必须要踏实执着于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历练,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郝红梅很早就明白了许多事,她觉得她家光景不好,想要找一个好人家,来改变家庭的命运。所以,开始远离孙少平,她不可能把命运交给一个和她一样穷的男人。她最开始和孙少平接近,也仅仅是怜悯,既怜悯别人,又让别人怜悯自己。他的哥哥孙少安,和润叶青梅竹马,润叶对他表白了,他又矛盾又痛苦,由于自己的家庭原因,没有答应她,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答应了会把她害了。后来润叶父亲也发现这件事了,他认为孙少安不知天高地厚配不上他女儿,后面也赶紧为润叶找一户人家嫁了,这也导致了润叶不幸的婚姻。
卡耐基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难免会遭受许多不愉快而又无法改变的现实。这时,只有三种应对方法可供我们选择:一是把它当作不可逃避的事实,接受它、适应它,然后寻找成功的机会;二是抗拒它,逃避它,进而导致人生的覆灭;最后则是为它烦恼、担忧,从而陷入神经衰弱的病态中。面对无奈的事实,与其痛苦不如坦然接受。
有时候,不得不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要我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还是改变不了,那就选择平静面对。必要时,我们要忍受这些不公平,并且战胜它们。船到桥头自然直,也许开始我们认为办不到,但内心会有一股力量让它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