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打动我个人的话,是德善爸爸对成德善说:
“德善,对不起啊,爸爸对不起了。”
那个年纪的女孩往往都是心理最脆弱敏感的时候,成德善表面上大大咧咧,对什么都不在意,都可以在嬉笑打闹中忽略过去,但是心里每一个伤心事都记得很清楚。
早上姐姐和弟弟都喊着要煎蛋,鸡蛋不够了,她看到妈妈尴尬难堪的笑,就很无所谓的说没关系我不吃。
每一年都要求跟姐姐分开过生日,但是每一次都不能如愿,因为多买一个蛋糕就会多花一份钱。
这些事情可能我们都会经历,家里的兄弟姐妹给父母家长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物质资源都是有限的。
所以原本就得不到足够的爱的时候,反而会装作不在乎,做出很懂事听话的样子放弃一些东西。
但是其实嘴里说不要的东西,心里才是最缺的。
别人家的父母可能根本不会在意儿女心里的委屈,或者发现了也没办法弥补。
但是德善爸爸做到了。
补一份生日蛋糕可能很简单,但是最珍贵的,是那句“对不起”。
不是勉强的说着违心话,也不是粗暴的无视孩子的要求,也不虚伪的面对孩子,而是尴尬但真诚的说出实话,跟孩子说抱歉。
父母也并不是天生懂得养儿育女的真理,父母也只是个身份,他们也是脆弱敏感的普通人。在承担父母的责任的时候,也没人交给他们如何既能让孩子满足,自己又能承担经济和情感压力。所以他们也会犯错,但是德善爸爸愿意承认。
这种真诚的情感交流,是这部剧最珍贵的闪光点。
因此,是这句话,才打动了我。
最感动的台词是:爸爸妈妈对不起你,是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 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就稍微体谅下。
这句话让我更加的体谅和包容父母了。
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警惕自己日益膨胀的自我,只看到自己的优秀和完美,只看到身边的人缺点。警惕总以为自己是那个最应该被配合的人。以感恩和珍惜身边人的包容,看到你所看不到的人和事。缩小自己,清零自己,放下自己。评判心是爱的反面。
不要缺失和家人聊天的能力。警惕这种意识:总以为自己是那个最应该被配合的人。身边人都要配合你。连身边最亲密的人都没有办法关照好相处好,没有资格在台上演讲和分享所谓的使命。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阿泽坦诚自己喜欢德善的那一段。德善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和阿泽摔跤,让阿泽的额头受伤逢了5针。狗焕说阿泽8岁就是围棋神童,如果不是德善的话,可能更快成为专家。大家要德善负责一辈子。德善爽快的答应负责一辈子。阿泽听到德善说要负责他一辈子,脸都要笑开花了。兄弟几个随即问他是不是喜欢德善。阿泽当着德善的面不好意思的说“不是”。在德善去卫生间的时候,兄弟问他德善怎么样?阿泽很认真的说“我喜欢,我喜欢德善。”,“不是作为朋友而是作为女人喜欢 。”
这段里,阿泽害羞,满足的笑容很甜。狗焕也喜欢德善,一直没有表明。两个人演技、表情都很棒。但是我还是最喜欢阿泽羞羞的样子。
《请回答1988》第五集中宝拉的独白,是最令人感动印象深刻的。宝拉参加游行运动被警察局的人带走时,妈妈冒着倾盆大雨祈求警察放了宝拉。她撕心裂肺的和警察纠缠着说:“我的女儿在这一片学习是最好的,她一直是第一,完全可以去首尔大学法律学院,就因为奖学金,把志愿改成师范专业,考上首尔大学,还拿了奖学金。她从小的梦想是检察官、律师、法官,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学费,自己做主和老师说,改了志愿......”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已经要泪奔了。母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善英的妈妈来看她的时候,为了不让她担心,善英向邻居借了各种东西假装生活过得很不错的样子,最后还是让妈妈发现了舍不得丢掉的旧衣服。最后妈妈走的时候偷偷留下了钱和信,让善英给自己和孩子买点新衣服。然后善英给妈妈打了电话,电话接通后,妈妈刚开口善英就像止不住大哭。(善英丈夫过世早,婆婆尖酸刻薄,这一些她都忍了下来)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妈妈,最有力量的名字。
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
妈妈真的就是那个一直站在你身后默默付出,即使落了你的抱怨,你的批评,也默默为你准备好一切的人。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除了对她好之外,也要像小时候一样依赖妈妈呢
妈妈是伟大的人,为了我们,她可以抛弃尊严,给我们遮风挡雨,可是我们常常会因为我们比妈妈懂得多而自以为是,这段的台词让我感同身受,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如果没有妈妈的付出,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可以获得这样的成绩,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在埋怨生活不公平和想要透透气的时候,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妈妈,她的一辈子是多么的不容易,你有时间多陪陪她,会比我们任性会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