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我都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学校。即使中考以理想的成绩考上了我们那边的重点高中,但是由于高中离家两个小时的车程,需要住宿,差不多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于是果断选择了离家近的一个普通高中。
考上大学后,我开始了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的生活。因为我是属于那种特别恋家的人,所以几乎每次拎着大包小包离开家,爸妈送我上车,我坐上车隔着窗户跟爸妈招手道别的时候,看到头上已有银发,脸上布满皱纹的爸妈,都会鼻子一酸,然后强忍着。等车开动以后眼泪便不自觉的花落眼眶。坐在车上,感觉挺尴尬的。自己这么大人了,出个门还哭鼻子。
除了暑假寒假,就只有节假日,时间够长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回家。从学校回家,总计差不多四个小时的公交车加四个小时的火车。所以每次回家,一天几乎都在车上度过。早早出发,加上等车的时间,几乎每次回到家,都已经是下午六点多。虽然奔波劳累,但是一会到家,看到家人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一切疲乏便烟消云散。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学校的话,忙的时候比较专注便不会想太多。但是一旦闲着没事,静下心来,常会勾起我这个异乡求学者的思乡之情。尤其,当自己遇到一些烦心事,或者遭遇一些挫折以后,情绪低落时,想家的情绪更为强烈。
自从上了高中开始,我就一直住校,我记得特别不成熟的我,很期待高中,期待舍友,两个月的假期我浑浑噩噩的度过了。
爸爸妈妈还有叔叔送我去念书,我心里没有一点离别的不快乐,觉得前方能脱离父母的管制,能自由,根本没想到高中会是那样紧张的生活。爸妈走的时候,我甚至连送都不想送,只想快点认识我的新舍友,想想当时真是滚蛋极了。
后来懂了一点事,一个月回家一次,坐在回家的客车上,开心的不得了,睡觉时嘴角也是上扬的,返校时就一直拉着脸,不想去,一直很抗拒,但当时的抗拒也不是离开父母的不开心,只是不想去念书。
高中毕业,又不知怎么样的,我度过了三个月,来了大学,这个大学并不是我想上的,我的分数也不理想,来了之后也没什么感觉,大一也不好好念书,现在想想,后悔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上了大学我觉得我懂事了很多,我明白我需要帮父母做家务,我不想离开父母,想多陪陪他们,大学生应该都知道,半年回一趟家,实在想回家就十一放假或者五一放假回家,
在学校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自己想逃避,不想面对的事情,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可每件事情还是得自己一件一件解决,没人帮你,父母的避风港湾也并不是一辈子都在的,虽然很想他们,想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以后能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其实,父母是我奋斗最大的动力,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让他们觉得我是他们的骄傲。
虽然在本地上学,但是想用自己的第一桶金给父母买点东西,所以周末选择留在学校附近做兼职,兼职时间都在周末。所以也是没有时间回家的。有的时候下了晚自习自己走在路上特别想家,特别想父母,自己在学校受了委屈也想妈妈。
好几周不回家,忘了告诉老妈在兼职了,突然老妈评论朋友圈,问我周末怎么不回家了。我回了一句,在兼职呢。接着老妈就给我转了1000块,上面还写着下周回家吧。
真的很感动,父母在不远游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趁父母还没有完全老去,一定要多陪陪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