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中国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是一家团圆的日子。老人准备好一家喜欢吃的饭菜备好年货、红包,等待着出门在外的游子归家。而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没到年关,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回到家中,为了家中的爸爸妈妈准备的可口饭菜,为了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亦或者,就是为了每年都要回到的那个最熟悉的叫做家的地方。
老人们都还开心,因为儿孙齐聚一堂;年轻人很开心,因为可以看看爸妈,卸下身上的疲惫,或一杯热茶陪爸妈唠唠家常,或吃着热腾腾的火锅跟几个老友聚会聊天;小孩子很开心,因为压岁钱,因为新衣服,因为零食,也或者因为烟花。当然欢喜的同时,春节也有令人烦恼的地方。
我不喜欢春运。中国的春运,人山人海,简直就是人类大迁移。我的老家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从工作的城市到我家,只有一列火车。每年买火车票,跟打仗似的,手机和电脑不分昼夜的刷票也未必买得到,卧铺票想都不要想。偶尔幸运,刷到个坐票,就要去给自己买个奶茶庆祝一下。更多的时候,买到的都是站票。春运的列车上,人多,行李多,买到站票的后果可想而知。14个小时的火车啊,一路站着,等到了站,脚都是肿的。下了火车,还要坐从市里到县城的车,车程大概一个小时。坐个火车瘦两斤,绝对不是瞎扯。
我不喜欢带一大堆礼品去亲戚家。老家的规矩,去看望长辈一定要带礼品,这个我不反对,但是一箱鸡蛋是标配,还要再买个两三样其他礼品搭配。假期就那么几天,天天一大早起床,先开着车去买一大堆礼品,然后一家亲戚一家亲戚的送,送了亲戚还硬拽着给孩子压岁钱,说孩子大了不要,就撕着你的口袋硬塞。一个春节,不知道搬上搬下了几箱鸡蛋,也不知道我家宝宝被撕破了几件衣服。
我也不喜欢长辈太八卦。去看望长辈,每家必问,工资多少?今年奖金发了多少?年底了,涨工资了吗?问完之后,没结婚的,催你结婚;结了婚的,催你生孩子;生了孩子的,催你生二胎;没买房的,催你买房;买了房的,催你买车;买了房买了车的,催你买第二套房第二辆车。就感觉这些长辈们,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
虽然觉得春节有些礼数不太喜欢,长辈们的唠叨过于多了些。但是还是觉得,最美的风景,就是回家的路;最好的地方,就是家。
我也觉得过年没意思,现在各种节日对于我来说都只是假期,实在是领会不到这些节日里蕴含的传统文化了。我们慢慢长大了,不想被约束,不再单纯的笑,节日也已经不是必要的了。小时候觉得过年有意思,有很多压岁钱,去各家找朋友们玩,凌晨起来放鞭炮,帮家长贴春联,吃各种平常吃不到的东西。
可是还年幼的我们忽略了,父母给别的孩子发钱时的心疼,过年后的拮据。过年只是把父母的钱换到我们手上,钱转了一圈还是父母的,可是父母收回我们又不开心,现在觉得小时候真是熊孩子。
小时候去别家玩,即使大家玩堆麻将也很开心,可是现在,觉得没读大学的聊不到一起,读了名校的又满嘴都是出国考研,回到家里家长还会问,你觉得谁谁谁怎么样,你想不想和他一样去哪哪哪读书?
后来,高二高三过年只放半个月,却每天想的还是学习考试,凌晨不再起来放鞭炮,甚至会埋怨放炮的为什么不让人好好休息。到了大学,放假并不是放假,有社会实践,有必须要补充的知识,有对未来的迷茫,过年又到底过什么,不开心,又为什么要过春节。
至于贴春联,吃好吃的。贴春联又怎么样,家里并不会像春联一样平平安安,幸福美满,争吵还不时发生,生活还一直出现意外,春联就是花点钱随大流。现在春节吃的那些,平常吃个自助也都能吃到,甚至是总不被选择的存在,春节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甚至现在春节已经是糟心的存在,七大姑八大姨的逼问,没法拒绝的应酬,左右邻居的攀比,哪一样都让人心情不爽,我还是希望像小时候一样,能无忧无虑的过个春节。
我家两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妹妹。老公是独生子,公公婆婆很是溺爱。今年是结婚第二年,第一年是在婆婆家过的,没办法。之前和老公商量好一年去一家。我和我妈说过年回娘家,我妈说,你回来了家里是挺开心的,但是你婆婆家从大年三十就是老两口,咱家还有你妹妹,但是你婆婆家就俩人。就算你们初一回去也不会在家里陪着,剩下就是晚上吃饭才回去,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听了之后就跟老公说,老公挺感动的。说有了宝宝之后,让双方都来我家过年,那多热闹。
是的,现在过春节确实没啥意思,不象以前,小时候就盼着过年,那时我们农村生活水平很低,只要过年才能吃到好吃的穿件新衣服,现在水平提高了,吃穿己经没有吸引力了再加上现在人情淡泊,己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气份。
不会啊,我就超级无敌喜欢过春节。全家团圆,年夜饭,守岁,旅行,烟花,春晚,新衣服,压岁钱,还有春晚。最喜欢这么温馨热闹的气氛了,唯一的烦恼就是作业太多了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