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住在北京五环外,工作单位在二环,每天都要花费两个小时在地铁上的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我就曾经无数次的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底用来干点什么呢?总不能就在车厢里摇晃着浪费掉了吧。
为了找寻答案,我就先从观察车厢里的人开始,先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价值。于是乎,我就每天在车厢里观察大家,我发现除了个别老年人在睡觉以外,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玩手机。由于车厢很多时候都很挤,所以我很容易看到旁边的人在玩什么。女生大部分以打消消乐游戏和看电视剧为主,一般看的都是时下最流行的电视剧,什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之类,我突然发现坐地铁就可以知道当下最火的电视剧是啥,还能跟着旁边的姐妹看上半集,终于知道坐地铁怎么挤也是有好处的。男生大部分都是打一些看不懂的网络游戏,貌似很高精尖或者是刷一些头条。
其实我也很想跟大家一样在地铁里玩手机,但是无奈眼睛近视的厉害,手机屏幕本身又比较损害视力,所以我在地铁里并不能像大家那么尽情的玩手机。我必须得找点其他事情做。
于是,我想到了两个事情就是看书和听歌。地铁里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好好利用真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我之前考各种资格证书的时候,就会利用地铁上的时间来进行复习回顾。我会随身带自己做好的笔记,然后在地铁上开始回忆看过的内容,如果想不起来的,我就会掏出准备好的笔记进行温习,一段时间下来不但节约了我很多学习的时间而且感觉印象更深刻。我觉得那么多证书考下来,利用地铁上的时间真是功不可没。
不考证的时候,我喜欢在包里放一本口袋书,就是那种小小的、轻轻的小册子。有时候是唐诗宋词、有时候是英文常用字典,在地铁里百无聊赖的时候我就喜欢随手翻翻它们,就算记不住几个但是日积月累总还是有能记住的,不管记住几个感觉也都是赚到的。虽然在地铁上看书,会被一些人认为很装逼,但是我看我的书又不碍着谁的事,而且谁又不认识谁爱咋想咋想吧。
除了看书,我也喜欢在地铁上听歌。眼睛累的时候,就拿出手机、戴上耳机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曲,想想一天要开始或者已经做完的事情,让自己有个美好的心情。
我每天上班需要乘坐地铁或者公交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基本是在40-60分钟左右,主要是看交通路况以及司机的技术。所以有些事情可以完成的,我基本也会利用在这段时间。
1、小憩的眯一会。
因为我经常要做些文案,偶尔要通宵修改完善,第二天就要用到。所以,早上上班的路上,能睡个小觉对我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一般这个时候我是不选择坐地铁的,地铁虽然快,但是却要转上几趟,也不会有空的座位让我休息。而公交车就不一样了,我这边的公交车是起点站,到了上班的地方刚好是快线的终点站,所以排队上车之后一定是有位置的,选了个后面的角落坐下好好的睡到的终点站,到了公司就没有了熬夜的疲惫,迅速的就能进入工作的状态。
2、学习。
因为现在的行业需要接触的人比较多,也需要我多方面的学习。大学四年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学习英语,甚至四级没过也天真的以为社会就是看能力不看证书的。出来以后,发现在学校能拿多几本证也能比别人多拿好几百上千的工资。加上工作接触的人,需要用到英语,所以我就在不熬夜的时候,利用上班的公交车时间看一些英语教程,把前一天没有掌握的语句或者单词再复习一遍,这样坚持下来,自己的语言水平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再是一头雾水毫无反应了。
媒体行业也要时常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也经常会有有些培训的视频或者文件需要我们学习。日常没有掌握的,或者因为出差等原因没能参加的,在这种坐车上班的时候,我也会打开来学习。第一是希望自己不要落后,第二是希望自己的进步能换来更大的能力,赚更多的钱。
3、读书看报。
也不是每天都能静下心来学习或者睡觉。如果是坐地铁的话,都会随手拿上一份地铁报,候车坐车的时候会翻翻有什么样的新闻。有时候会全部内容都看,有时候也就是草草过目,看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地铁报么有了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看看手机APP上面的新闻。一般手机看新闻都没有什么重点,碎片式阅读,很快就不记得自己看的什么东西了。
包里总会带着一本书,一是防止自己临时出差路上无聊,二是偶尔可以矫情的装一下文艺青年。在公交地铁上看书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突兀,但是也会做,因为坐车实在需要打发时间。顺便也增长一下自己的学识以及书香气。
我之前住在顺义上班,在海淀每天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在地铁上我会看好多文章,看完了以后每天上班的时候会精神满满的。
在通勤的时间里面拿出来阅读书,对于我来说一定要比较容易进入,不是特别的大部头。否则,我连拿起来的欲望都没有,比如说《红楼梦》,这种需要静心读的书。其次,给自己多个选择。出门多带一本书,读书这样事,本身是一种自我需求和兴致的体现,心情、专注力都很重要。多带一本书,两本不同类型的书,可以在很好的匹配自己的心境,比如状态不好就读读轻松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