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近些年的一些心理学研究对你的问题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女性与父亲的关系,无论是好的、坏的还是不存在的关系,都会对她们成年后与男人建立联系有所影响。而且,父亲对异性恋女儿的亲密关系的影响,比母亲所带来的影响要更加深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Carter, 1988; Nielson, 2014):父女关系,是女儿生命中第一段与男性建立的关系。在成长过程中,她会渐渐熟悉这一段与男性建立的关系模型,并将这其中的关系模式带入未来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中。小女孩会观察父母与自己互动的方式,以及父母之间互动的方式。这些会成为她未来看待亲密关系的基础。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所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她可能会基于父亲的特质来选择未来的伴侣。这里我们所说的特质可能是外貌方面的,但更多是指相处模式方面的。她既有可能会渴望有一位复刻了父亲许多特征的男性作为伴侣,也可能会选择一位与父亲截然相反的男性来交往。但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她看男性的眼光都是以她的父亲为模板的。人的自我尊重,最初基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对于女性来说,她们作为一个“性别为女的人”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父女关系中被塑造的。因此,父女关系中,女儿需要父亲尊重她作为女性的价值。
从心理方面讲,父亲深刻影响着女儿会被什么样人格特质的异性吸引,会被什么样的人追求。建议女生在情感关系上思考跟父亲的关系。(这里的父亲指代男性养育者)他是你生命中第一个互动的男人,他对你表现出的一切会把你训练成适应他的人。父亲对女儿性别特质的赞赏和贬低,是女性形成异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早年父亲的忽视、粗暴、挑剔等负面对待,会导致极大削弱女性的自尊,损坏天然赋予的筛选机制,降低筛选标准。是女性陷入劣质关系不能自拔的重要因素。我们从父亲那里学会的跟男人相处的方法是如此深刻而唯一,在面对异性时,就还像面对父亲一样。我们带着感受的记忆和学会的本领去寻找,如同一块方形的橡皮泥会想要去找方形的模型,她会找到一个给她相同感受的人,就以为找到了对的人。我们是如此依赖我们熟悉的东西,它让我们安全。可那也仅仅是熟悉而已,无论伤痛与快乐,这种熟悉会让我们觉得无比确信。
而爸爸给了我除了实际宠爱还有更多精神上的富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样谈话,尊重我的选择。他会熬一整夜给我打印《三毛流浪记》装订成书,也会每天在开车时给我讲一段《上下五千年》。我爸自己音乐天赋不高,但是我说想要学古筝就会毫不犹豫的带我去买琴。这些年里没少被别人叫做画家,大才女,女神之类的。虽然也知道自己还当不起这些词,但如果以后有一天,真的当得起了,也是爸爸当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也读叔本华和黑格尔,也会在没事的时候认真的计划退休后要带着我妈骑摩托车进藏。这些,是我在许多个和我爸一起撸串的夏夜里听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