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饭这东西,始终处于食物界的最底层。包子、烧饼有时也能上筵席,甚至是其近亲——粥,也有很多美食家能说出各种门道来,但唯独泡饭是个上不了台面的食物,大多数想吃的时候,只能回家自制。全中国爱吃泡饭最有名的是上海人,为这点,上海人不好意思了许多年,觉得把自家最寒碜的一面暴露了,实在是太没面子。所以很多情况下,一些沪籍名流从不说自己爱吃泡饭,只形容自己的早饭是“清粥小菜”。事实上,“清粥小菜”的境界和“泡饭酱瓜”的境界实在相去甚远,真的要在一大早就吃个爽利,非后者不可。作为泡饭迷,应该深谙泡饭和粥的区别。小时候偶尔去亲戚家做客,人家为了讲究,不好意思让客人吃用昨夜冷饭胡乱做的泡饭,于是一早上便用米烧粥。但小孩子基本上都不干,只顾嚷嚷着要吃真正的“粒粒分明”的泡饭。粥这玩意儿,被当时的我们认为,是婴儿或掉了牙的老人喝的流质,何况早上刚起床就喝这黏稠软烂的东西,接下来的一天都会没力气。泡饭的好处在于,同样热气腾腾,饭粒却颗颗都有嚼劲。另一方面,吃泡饭也并不是那么马虎的进食方式,吃泡饭,基本上都需要一桌子的小菜来配,那才是真正的有滋有味的泡饭。酱菜要有好几种,最好是甜咸适中的乳黄瓜、咬起来嘎嘣脆而味道浓郁的宝塔菜,以及又辣又香的斜桥榨菜。腐乳要两种——广合的白腐乳和苏州的玫瑰腐乳。黄泥螺和蟹糊在这个时刻必定也要粉墨登场,在声势上,绝不能输给手撕的鳗鲞和采芝斋的虾子鲞鱼。而如果在前一夜恰好留下了鱼冻和腌鹅,那更是配合泡饭的人间至味。琥珀色的鱼冻吸收了鱼的所有美味精华,口感又鲜又浓,且不带一丝腥味;冻了一夜的腌鹅则呈现出诱人的胭脂色,成为泡饭桌上最受欢迎的大块肉食。
吃完饭来一碗汤填缝,简直是舒爽至极。以前小时候还好。饭归饭汤归汤。后来不知道多就开始只要今天吃的是米饭,还有汤。ok,我就会先吃一碗米饭,最后一口混着菜吃“拌饭”吃完再去锅里盛一小口米饭(因为是在吃不下了)
然后泡汤。西红柿鸡蛋汤,紫菜汤,酸辣汤。emmmm疙瘩汤泡饭就吃过几次。不如上面那几个好吃。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那次是在深夜,一碗放了两天的米饭,一碗晚上的疙瘩汤,一点火腿。就这么混着吃了...
味道一般。但总归是吃饱了上床睡觉了。其实我对泡饭挺喜欢的。看其他评论说下乘食物什么的。其实...并不这么觉得吧。对了,这么一谈我想起了前不久大学军训。军训的菜巨咸。其实我家算口味重的但是高中三年在学校食堂吃的比较淡所以自己吃家里的饭有时候也觉得咸。
如果没有大量的配菜根本不想对米饭动筷子,直到我遇见了日本的茶泡饭。寒冷的雨雪天,赶路饿到十点没饭吃,大晚上的出门找还在营业的小店,一份梅干茶泡饭,一份烤扇贝,揭开盖子,加入滚烫的茶汤,瞬间香气四溢,吃茶泡饭要呼噜呼噜连汤带饭吃才香,温暖的感觉从舌尖窜进胃里,整个人都觉得活过来了,从此对茶泡饭的爱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就是素的不能再素的饭,加上少少的海苔,昆布,芝麻,配着纪州梅干,鲣鱼,或者明太子,但是那清新鲜美的体验,真的是再普通的一碗茶泡饭都能吃出深夜食堂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