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兰沅芷若为邻,淡荡疑生罗袜尘。 昨夜月明川上立,不知解佩赠何人? ”如此清雅脱俗、意远之深的名字,在金庸小说中里独压群芳。
汉水畔的渔家女孩,本不该拥有如此好听的名字,更不该拥有这样清秀绝美的容颜,可是上天却阴错阳差的将这一切给了她,周芷若的命运也由此变得波澜壮阔了起来。她和张无忌注定是悲剧,因为张无忌在摇摆中将感情更多的给了赵敏。日后张无忌回忆起芷若,定会忘记她做过的坏事,而不会忘记汉水岸边的初初相见。
芷若发这个毒誓是被迫的。她心中早就爱上了张无忌,不然她为何一剑剑刺中张无忌时,居然手下留情。但后来情节的发展似乎有点违反人之常情。周芷若尽管在江湖的磨练中逐渐显示出刚毅,坚强的一方面,但实在算不上心狠手辣。金庸可能为了追求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把赵敏的某些性格特征移植到了周芷若身上。让她用迷药迷倒众人,用利刃在殷离脸上划了十几条伤痕,又自残左耳,嫁祸赵敏。她后来与张无忌交手之际,又突然自称"宋夫人",以皮扰乱张无忌的心,这种阴险狠毒无情的伎俩,恐怕游离了周芷若性格发展的脉络。我总感到金庸塑造这个艺术典型不是很成功。我说金庸没有正确把握周芷若的性格脉络,主要是说他写周芷若与张无忌之间的关系有点矛盾。她一方面爱张无忌,一剑不刺中张无忌的心脏是一例;后来她落败在鹿杖客的"玄冥神掌"之下,临危之际还要出手击杀赵敏,抒自己体内寒毒传到赵敏身上,这些都可以证明她内心世界仍然无法摆脱对张无忌的依恋,不然为何对为张无忌所爱的赵敏会恨之入骨呢?但另一方面她又几次要置张无忌于死地,给张无忌造成诸多麻烦。这样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现一个人的双重性格,也无不可。
这几天,忽然记起了多年前看过的93版《倚天屠龙记》,脑海里像放映电影一样,不断闪现张无忌在婚礼上夺门而出的情节,周芷若杏眼圆瞪,满脸哀伤,绝望至极:“从今以后,我跟姓张的,恩断意绝”。
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无法忘却那个场景,她的悲伤,她的哀痛,她声嘶力竭的怒吼,还有之后酣畅淋漓的报复,最终都无法抹去心中无限的恨意。
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心爱之人却移情别恋.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男才女貌,他武功盖世,她温柔可人,论相貌,论品性,论感情怎么都不输给对方,唯一的是对方的家世与男人心里的那点新鲜感,我总以为,她不是输给了赵敏,而是输给了时间.
曾经,有句话十分经典,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不爱.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不肯承认,与其说伤害我们的是男人的薄情,不如说被自己的想法所伤.若能早早地懂得这世上除了自己,没有谁可以疼着你的疼,可以在乎着你的点滴的忧愁和细微的感受,所有的期盼只有在经历一次次黯然神伤的失望之后,才会懂得不要轻意去将希望放在哪一个人身上。
一个女人总是要经历刻骨铭心的失去之后才懂得爱而不得的伤痛,即使通过委曲求全的方式赢得一场婚姻,也不见得会幸福到哪里去!
闺蜜在电话的另一头泣不成声,仅仅因为男友脸上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和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她就抓心似地难受.然后,灯火辉煌的深圳的街头多了个独自徘徊,不愿归去的孤单女子.爱一个人,便给了他伤害你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