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度过难关,你要陪着她都说抑郁者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态度不同,通常比常人更悲观,能更多地看到世界冷酷的一面,而我只想说:要么我是个玻璃心,因为我轻易就能被别人伤害,要么这个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反感让人很没有存在感、很无奈。
住院后我所在的病区病人都是男的,胖胖的主治大夫一般是不会进病区的,都是那种刚刚毕业不久的实习护士在病区里值班,白班夜班两班倒。不管是大夫还是护士,都很少和我们有沟通,也没什么好沟通的,他们不懂,也不太想,只管“观察”(我想不通,连话都不搭几句,凭借什么来观察?),就算交流,也只是问一下吃药之后有没有什么不舒服,之后根据这个反馈和她的个人从医经验来给我们调整处方和药量。
刚进去的时候就是两周的输液,那东西一输进去,你瞌睡就来了。你恍如走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就像醒来后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梦一样)、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来到食堂或活动室。
这段输液期结束后,虽然还服用大量能促进睡眠的药物,使我整天都昏昏欲睡,但比起输液带来的“强力安眠”效果,就不值一提了。本来就少语内向的我,突然来到这么一个陌生又不怎么正常的环境,可以说一下子“蒙逼”了,现在关于那时候的记忆已经是片段了。我说过,我有抑郁特征,所以现在还留在脑海的关于住院经历的记忆(或者说我愿意想起、说出来的记忆)都很可能带有个人色彩: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伸,我大致了解了病区内每个病人的经历、来这里的原因。其中有三个和我是同一个县城的,一个是由于当兵时候被同伴殴打,留下了阴影(从他口中得知的,后来听出院的病友说,他自残,反复住院);第二个同乡,症状发作的时候就和癫痫差不多,可能咬到自己的舌头,还说一些不着边的话,像是幻想之类的;第三个是50岁左右的样子,她妻子很早过世,女儿给了他弟弟抚养(据他说是因为妻子的离开刺激到了他),我很迷惑,因为我没见过他发病的样子,他看起来也是一个很乐观开朗的人,所以至今我都搞不明白他为什么住院。
帮他治疗,带他走出心理阴影,其实原来抑郁症患者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平时看着就是一个正常人。而且这个同事A是高管,工资肯定不低,而且在其它城市都有房产。这时候就有人说:“像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忙的都没时间得抑郁症”,哈哈,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话啦。现在抑郁症离我们这么近,那抑郁症有哪些现象呢?而且我们又怎么避免呢?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一旦患者疑似有抑郁症,需引起患者及家人的重视,及时去精神卫生机构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指出的抑郁症一经识别最好接受及时、充分彻底的治疗(即急性期治疗获得临床痊愈,并有充分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否则会导致疾病的慢性化、难治化。
虽然近几年来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人往往无法对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以及患有抑郁症的程度做出判断,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你快速诊断出你是否存在着抑郁症。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分手,都说是男朋友。那就离开他,抑郁很恐怖的。很多时候,不是自身不够优秀,也不是努力不够,只是目标定的过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无法跨越,就会始终去想要寻找途径路径去通过这个鸿沟。
然后精神变得高度集中,在长时间的高度集中之后,会变得非常的累,但是由于还是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于是开始变的沮丧,变得喜怒无常,久而久之,甚至连这些情感都消退了,然后开始觉得这些事情缺乏了意义。当周边的事情丧失意义之后,开始变得不愿意接触周边的事物,变得更加自闭,从而导致了抑郁的加深。
然而降低期望并不是放弃生活目标,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提出适当的目标。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我今年的目标要挣到一个亿。并且还去实施这个目标。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降低期望,这个也取决于个人成长经历,个人成长经历越简单,则越应该从小的失败和挫折开始历练,否则大的挫折一定是致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