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其实现在年轻人才是最需要补充知识或修身养性之人,很多不同的书对年轻人都会有不同的作用。
像是生涯咨询与辅导这本书就很适合。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大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繁复复杂的社会,经常容易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去哪里做,要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的。而生涯咨询与辅导是可以帮助你的,虽然它不能像一个指明灯一样为你照亮前行的路,可至少他可以让你在迷蒙之中找到一点思绪。
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满怀希望的活着,活出属于自己人生的意义。我想大家都听过一千根琴弦的故事,它还有另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命若琴弦”。琴师在弹断一千根琴弦之后,他并没有找到复明的办法,不过回首望去,这一生已经快走到了尽头,他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那张空白药方的意义,于是他把这个方子交给了年幼且同样失明的小徒弟,告诉他,记得弹断一千根琴弦之后……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张白纸,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没有。只不过琴师悟出了为他开这张单子的名医的意义。人生匆匆几十载,只要我们有目标有希望,那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围绕这个目标带着希望展开,无论做什么,有希望就有人生的意义。
这世间人有千千万万,而你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从一出生就带有一身独特的意义生活着,不过有时会迷茫了双眼,这本书可以帮助年轻时在浩瀚的生涯中更快的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完善自身中成长的,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有时候这个学习不只是自身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它对人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中外名著,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领略书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内涵,让别人从你身上感受到一种优雅内涵的气质,闲来无聊还可以看一看古诗词。
古往今来有多少历史多少情感都是寄托在诗词之中的,也许你读懂了一篇诗词便读懂了一个人的一生,那你生命中,便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意义了,因为你会带着他的生活,他的情感生活下去,传递下去。
我想,如果人真的有转世的话,这种解释再合适不过了吧。人的躯体不过是一个皮囊,内心和记忆才是永恒,那个诗人死了,你从他的诗里读出了感情,那他的记忆便得到了传承,情感不散,那个人便还活在这个世间,他们只是浓缩成了四个简单的字“历史文化”。而我们年轻人首先要肩负的使命便是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所以不管是生涯咨询与辅导还是古中外名著亦或是古典诗词,都适合年轻人看。
强烈推荐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描写的是自朱元璋驱逐元顺帝,建立大明王朝起,一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明朝灭亡为止的三百年历史。该书是以明朝十七位皇帝位主线,掺杂各色对明朝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运用小说的笔法,勾勒出一部王朝兴衰的宏大历史画卷。
之所以说这部书值得年轻人看,是因为在这部书里面不仅能看到权谋的运用,也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在那个时代,那段岁月,有无数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有无数让我们扼腕惋惜,不胜唏嘘,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王朝辉煌时王国来朝,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壮举,有可能看到王朝的落寞,孙承宗们和袁崇焕们预力挽狂澜而又独木难支的无奈与悲凉。
这部书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熟悉一段历史,对于那个伟大的时代,充满憧憬,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没有东厂,西厂,锦衣卫特务机关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另外一部也同样是我非常喜欢的历史巨著,就是孙皓晖先生写的《大秦帝国》。这部书气势之宏大,笔法之精炼,人物之传神,全部让人叹为观止。
这部书所体现的铁骨铮铮的男儿情怀,儿女情长的含情脉脉,也有在国家大事上的大公无私。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有国与国之间的利益联盟。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近乎完人的商鞅,是如何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奋然牺牲自己的博大情怀,也有长平之战,秦国举国动员,历时三年,成功击败自己的死对头赵国的历史性一战,也有白起无奈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的悲凉。
这部书里可能会颠覆我们一些既往的历史认知,比如商鞅在被自己发明的文书证明所捕获时,不是无奈与讽刺,而是高兴和欣慰。比如嬴政在焚书坑儒时,不是残忍好杀,而是历史必然。
当读完这部书的时候,我会不禁长舒一口气,不是为了终于将这洋洋洒洒五百万字巨著读完后的如释重负,而是一种如饮甘露后的意犹未尽。不禁会对那样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产生深深的向往,也对苏秦张仪这样改写历史的传奇人物产生深深的崇敬。就是这样一部书,深深值得我们所有人,不光是年轻人去顶礼膜拜。
适合年轻人看的书太多了,不是小故事的书更是大有可选。我推荐《平凡的世界》,可能很多人的烂熟于心了,路遥所著,不过在我看来这不单是一本简单的书,其实是非常适合年轻人看的书,人过中年再看反倒了没了那股对现实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
书中以少安和少平两兄弟为主线写出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榆林一带从早期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期间,煤矿和农村的两个区域广大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努力精神。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对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孩子们就失去了阅读的必要性,反而觉得这一代人更应该读一读书中他们祖父辈的生活历史,因为这本书其实是极其写实的。我的家就在西北,我从小也在煤矿生活过,孙少平从高中毕业出去闯荡的曲折经历中,学会了清醒的认识自我,而始终都能忠于内心的生活选择。这是很多年轻人在浮躁社会下很难去坚持的精神,如果说磨难,他们兄弟因为家庭的贫困所受的磨难远比别人的多,可以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放弃努力的拼博,而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从始至终都秉持的忠诚来实现生活的美好和富足。
年轻的人既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对自己品格有所坚守,而那些闪光的人性光辉也终将会让那些人有机会施展怀抱,在良好的政策和条件下,让他们拥抱理想,实现愿望,让他们通过努力将生活过的越来越好。细心阅读,会有所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