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就要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红色炸弹。你这种情况可以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还没有结婚,面对这样不熟的同事突然扔过来一个红色炸弹,你不要怕,你可以给人情份子,毕竟人情是有来有往的,等到你结婚的时候,她肯定也是要还你这个份子的。礼尚往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
如果你已经结婚了,而且当时你的同事并没有参加你的婚礼,也没有给你份子钱,鉴于你们现在是不熟的同事关系,你也没有必要给她分子钱了。
份子钱这东西,没人用枪逼着你交,但是有些时候你还是乖乖送上,虽然你觉得很贵……真觉得贵,不花不就行了么?后果无非就是人情没了。钱多钱少似乎和亲密度直接挂钩,钱少了,关系就远了,我相信,这个逻辑大家都懂的。
前两天微博热门,有一个话题就是国庆节八天有六场婚礼需要参加。热心的粗略地算了一下,如果是普通朋友的话啊,现在份子钱最少也是500,如果是很好的朋友,那份子钱至少得要1000甚至2000。六场婚礼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当时结婚的时候请了比较好的朋友,然而,在我结婚之后,通过同学聚会又和一些老同学开始联系了,但是有几个老同学还没有结婚,等到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要不要给份子钱,毕竟我们目前之间是没有人情往来的。
然而在我知道他们要结婚的时候,我也是纠结了一番,不给份子钱吧,觉得不太好,毕竟我是知道他们要结婚了,假装不知道也是不可能的,平时大家还有来往。如果仅仅因为几百块钱丢失了几个同学的友谊,我觉得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我考虑再三,还是随了份子钱,不过我的同学也非常懂得人情来往,在我宝宝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顺便还了份子钱。这样既让我们的友谊继续保持,也不会在金钱上大家心里不舒服。
份子钱有时候也是保持来往的一个桥梁,但是我最讨厌那种几百年都不联系,一联系就跟我说他要结婚了,或者是他小孩过满月酒还是抓周。真的是很莫名其妙,好像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想到我。
我们很熟吗?我们不熟。用电子请柬作为打招呼的开场白。这种人管你是寒冬落魄还是春暖花开,他们总能拿出最强大的记忆力和联想力,与你架起一座“豆腐渣”质量的友谊桥梁,提醒你为这段可有可无、似有似无的关系充值续费。
职场生活,经常会有意外的“惊喜”发生,比如每天上班,还没做多少事情,就遇到一个平时基本不怎么打交道的同事,送来红色请柬,一脸激动和幸福地邀请你去参加ta的婚礼。这个时候,相比很多人心中都会冒出来几句话“什么鬼?一脸懵”,“这个月大出血了,倒霉”,“多么糟糕的一天,之前看上的鞋子,这个月是买不了”。
那当你收到不熟同事的结婚请柬时,你该不该掏份子钱?原则上来说,不该掏这这份子钱。但有时候,情理上说不过去。可以依据各自不同身份,选择不同方式。以下供参考:
01 未婚一族
未婚一族,往往是最好应对的这种“红色炸弹”的身份。现在收到那位不熟悉的同事的请帖,你把份子钱掏出去,等到自己结婚时份子钱还是能送回来。唯一的损失,就是钱随着通货膨胀,购买力的价值没有之前高了。
所以,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各方渠道了解,结婚的同事的物质条件如何。如果条件很不错的话,婚宴也不会差到哪去,去吃顿好的也蛮值得的。如果是一般性的条件,那就把份子钱付掉,结婚那天找个借口不去。等到自己办婚礼请他们过来的时候,他们也多半把份子钱送到,人也不会现身。
02 已婚一族
作为已婚一族,从结婚开始,送出去的份子钱收不回来是必然。如果是关系好的同事,参加他们的婚礼,送上真诚的祝福也是件开心的事情。但如果并不熟的同事,甚至不是一个部门的同事,送请帖过来,收下来以后。等到了他们结婚的那天,找个机会(如旅游,工作出差)不去参加也不掏份子钱。
相当于把这一层同事关系断掉,既然并不熟,也谈不上以后可能的关系发展。那还不如趁这个机会,把这层意思给捅破了,不必纠结以后怎么和谐相处。毕竟,平常工作都没接触的人,还期待以后的深度链接,就是一种“奢望”。
根据自己个人身份情况,分类决定送不送,关系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不要纠结该不该,而要想想送不送的结果。
我是向往蓝天得鸵鸟,期待你的故事。
现在的社会风气,有时还真的会因为这些结婚和各类喜事的份子钱,让人倍感压力也倍感无奈。如果想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不拿出这些份子钱,抬头不见低头见,在日后的相处难免尴尬,但如果个个都这么出下去,仿佛又真的会给自己平常的生活增加很大的压力。前一阵子有报道说,一个刚工作两三年的年轻朋友,在国庆这8天的假期里居然收到了10份请柬,他面对着这些请柬然后又晒了一下自己的工资,月薪只有6000多块,如果这些份子钱全部到位的话,可能也真是够他喝一半个月的凉水了。
而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我们究竟该不该去随大流去表示自己的从众心理呢?我个人觉得,这个其实也还真的不必那么好面子,因为你好面子过后,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这完全是没什么必要的。关系好的亲朋好友这是不在话下的,自然要表示,可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同事和同学,有时也未必就真的应该去屈就。尤其是那些一直都不怎么联系的,突然因为结婚才想起和你联系,这就完全没必要去维护这关系。倒不是说这些人都不可交,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来定夺,看是否适合掏这个分子钱。既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尽量能把人际关系周全好,对那些实在够不着的亲戚朋友,也不必过于纠结,果断放弃后也多给自己一个理由,不必把每个人都当成必要的朋友来相处。这样心里也可以舒服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