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觉得主要原因是:
首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情和自己没关系,自然就能冷静的分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上帝视角来做出判断。而且不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也少了很多顾虑,自然就会很果断。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差不多。但可能这种心态,更加不负责任一些。因为是别人的事情。可能就更加肆无忌惮,对人进行横加指责。最近一个前同事准备换工作。从面试开始就不停的想我咨询。各种纠结,我则是各种客观分析权衡利弊。说了很多自己的观点。还感觉这人怎么这么拧巴呢。不过回过头想想自己再换工作的时候也是各种不放心。担心新的工作太累,或者过不了使用期什么的等等,都会一遍一遍的在脑子里过。最后也很难说服自己。基本上每次的选择都是,决定了后悔,放弃了遗憾。
其次,当一件事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纠结或者难以抉择。有的时候,连买什么口味的方便面,都会考虑半天。就是所谓选择恐惧症吧。所以我觉得,遇事纠结也没什么不对的。俗话说,三思而后行。纠结一下,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也是比较合理的。
帮别人拿主意很果断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很清楚当事人的情况,早就有意见或者建议,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种是随口应承,看热闹的心态。
很多时候别人眼中不起眼的小事,自己往往会思考很久。就拿谈恋爱来说吧。我为了心仪的女生,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处处为她想的时候,她却若即若离,时而让我觉得她对我有好感,时而又对我声色俱厉。当我因为这些烦恼的时候,好朋友说,不值得。刚开始我并不懂得。虽然没说太多,但是还抱有一丝希望。后来明白哪些人是需要在乎的。现在我遇到和我一样状况的朋友,我也会劝他放弃。或者性格不和,或者门不当户不对。情况如果不一样我也会给出我的观点。对于别人身上出现类似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往往都会很果断的给出答案。
在我的眼里,别人的主意并不一定对自己适用,听还是要听的,自己觉得适不适合还是要自己拿主意的。对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我们自己都是要考虑方方面面,瞻前顾后,因此会显得犹豫不决。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经常会遇到有人把我位置上整好的东西弄得很乱,甚至动用我的东西并没有放回原处,坐了我的位置上制造了很多垃圾之类的事情,如果只是一次两次也好,只是一个人也好,可惜并不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同学也给过一些挺斯文的建议,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那些给过我建议的人,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是放声大骂。对此我也只能摇摇头。
大多数人对别人身上发生的烦心事还是喜闻乐见的,也只有自己纠结过后,才会懂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
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你不是当事人,针没有扎在你的身上,你当然很果断啊。
永远不要去想,自己能够完全帮别人做决定,因为你不可能获得做决定需要的所有信息。哪怕看起来很果断的决定,别人接受与否也是经过纠结和考虑。
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分手,你作为第三者,只看到了那个人的男朋友怎么不好,然后你就会很果断的对你的好朋友说,这样的渣男,分了算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件事落到你身上,你还会这样想么,你肯定是纠结啊,既然能够在一起,说明你们还是有共同点的,你对他既爱又恨,当然会犹豫不定,因为只有作为当事人的你,才会了解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
所以,你替别人做决定时,总是很果断,因为最后的风险,不需要你承担。
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你才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别人跟你说说,你也不会马上接受,因为你要考虑到全部的细节,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你自己要承担所有的后果。
所以,永远不要轻易的帮别人做决定,如果你帮他做了正确的选择,他会认为,是自己仔细分析最初的决定,偶尔会感谢一下你;但是一旦你的建议是错误的,哪怕是在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他也会责备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你,哪怕他嘴上不说。
虽然听起来有些阴暗,但是这就是人心,就是社会。
你不是当事人,你当然不会懂得,他为什么要瞻前顾后,你以为自己看的很清楚,其实你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替别人拿主意不涉及到经济利益,而自己身上拿主意涉及到经济利益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