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巴黎圣母院当然是会想到雨果写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了。里面的那些任务,现在想来,还是很有感触。很喜欢跳舞的美丽姑娘,喜欢一个人但是不能说出来最后和自己喜欢的人死在一起的不好看的男人,利用自己的外表迷惑姑娘的禽兽,还有为了自己的女儿牺牲自己的母亲。这些都是发生在巴黎圣母院里的。我们都会想到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而法国一向是以浪漫著称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在小说中,是一个悲剧的结尾。这就是很奇怪的地方。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喜剧,哪怕最后吉普赛姑娘没有自己的幸福,没有和不好看的人在一起也没有关系,至少活下来,但是没有,这就是雨果的手法,讽刺那个世界的手法。一个面目好看的人的心,和那些好看的人的心比起来,真的好太多。
巴黎圣母院也是一个世界的景观。这就是我想到的第二个了。那就是,门票贵啊,要是你去法国的话,一定要去巴黎圣母院,但是你可以站在门外看。里面的东西都是宗教的东西,估计你也看不懂,所以还是在外边看看就好。而且那些有着宗教信仰的人们,很是尊敬那些东西的。这个在天津的一个西开大教堂就可以看到,我们一进去就被那种氛围感染了。哎,魔力啊。
而且估计你去的话,也是可以感受那种氛围的,那是经历过180年的建筑了。就好像我们国家的很多的建筑。我们可以不懂他们的文化,但是那种崇敬的心还是要有的,特别是这种上了年代感的。一定要好好看重啊。当然了,都是有钱之后的事了,赶紧挣钱吧。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巴尔扎克用人相貌的美来衬托人心的丑恶与美,有反衬,有映衬。爱斯梅拉达的心和她貌美动人的外表一样美丽,她用温暖感染着周边的人,用善良帮助周边的人。即使是因为相貌丑陋而被所有人都不喜欢的,都欺负的卡西莫多,她也一样可以什么援助之手,给卡西莫多喂水。
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追求美,喜爱美好的事物,排斥丑陋的事物。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也一样,她会倾心于相貌较好弗比斯;在卡西莫多为了救她将她藏身于钟楼的时候,一开始她会因其的丑陋样貌,而恐惧他会对她图谋不轨。
反之还有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却有着丑陋的心。克洛德神父收留了卡西莫多,给了他生存下去的物质资源,并为其找到一份工作。从这个层面上说,克洛德神父还是比较善良的。但是他因为迷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貌,联合弗比斯强虏爱斯梅拉达,从这里开始他就一步步黑化。甚至于到后来,身为神父的他对别人痛下杀手,还将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而弗比斯虽是形貌英俊高达,但风流成性,最终也未得善终。
卡西莫多可能因为自己样貌的丑陋从未奢望别人会对他友好,所以在遭受别人的戏弄时,他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对待。但是在爱斯梅拉达的善心的感动下,他不允许别人欺负爱斯梅拉达,这是他勇敢的抗争,在最危急的时候竭尽全力去救爱斯梅拉达。他从未有什么坏心思,而且懂得去回报帮助他的人,他的心灵貌美无比。
所以啊,人不可貌相,而且用温暖去感动别人或许是能够收到温暖的回报的,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如果有一天能亲眼目睹巴黎圣母院,会想到的一定是雨果笔下美丽善良的爱丝梅拉达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从一开始看《巴黎圣母院》时,作者精致的描绘,将巴黎圣母院简直全方位无死角的介绍的清清楚楚,令人神往它恢宏的气势。
而后渐入剧情,最让我有画面感的就是成千上百人冲撞巴黎圣母院的大门,企图救出爱丝梅拉达,而卡西莫多为了保护她,千方百计的应对。巴黎圣母院,一座爱与正义,保护与被保护的圣地,在教堂里面,爱丝梅拉达被弗比尔当众施以绞刑,是卡西莫多不顾性命将教主推下了教堂!看到巴黎圣母院我无疑会在脑海中上演一幕幕剧情,想象男女主角的神情,脑补他们的一举一动,从建筑的宏大,联想到爱的伟大!
时至今日,巴黎圣母院仍然屹立于巴黎,当初满口胡言,欺善怕恶的教皇已经不在,而雨果的笔下,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的真谛,更告诉我们不可以貌取人的重要性!时差尽管相隔甚远,可是那个悲惨世界却依旧发人深省,让我们反思今天的社会,是不是也还存在虚伪的仁义道德,打着宗教幌子来欺压人的帮派!
浪漫之都巴黎,除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埃菲尔铁塔,也不能忘了巴黎圣母院,不能忘了那一段黑暗的历史,一群道貌岸然的人,更重要的是那群身份卑微,却心地善良的人!时至今日,建筑可以不断翻修,而建筑的底蕴,文化根基却不能撼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