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向往,现在不向往。
大概在我初一的时候,姐姐在高中给我借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三毛。喜欢三毛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和荷西的爱情真的很美很美。
他们结婚,现在看来,大概是彻底的裸婚吧。在去登记前三毛还在忙于布置他们的新家,家里只有一条地毯和一张桌子。甚至,他们是步行去婚姻登记处的,连车子都没有。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婚姻的质量。婚后,三毛在家写作、看书,荷西在外工作。荷西的工作水下工作,要潜水到水底下作业的工程师。一到周末,他们便要到处去玩,例如去滩涂捡贝壳,我记得他们结婚时荷西送给三毛的礼物是一副骆驼的尸骨,而三毛为此开心不已,也只有这样两个人,才配得上彼此。
结婚八年,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分多聚少,并没有太多机会相处。但是,在灵魂上,他们的精神是高度匹配的,虽然荷西有三毛不懂的执拗,三毛有荷西不能理解的癖好,但他们仍然是灵魂伴侣。
可是,我不向往这样的爱情。
后来,荷西死了,死于水下作业时发生的事故。荷西的死对三毛的打击是致命的,不留余地的,因为遇见荷西,因为荷西的离开,三毛此后的人生残缺不全,郁郁寡欢。我读过她后期的作品,现在不太记得了,大概就是《走遍万水千山》《梦里花落知多少》这几本。第一本讲的是她和她的助理受聘于报社,去拉丁美洲游玩,写游记的经历。在那本书里,我看不到多少欢乐,只看到无尽的哀伤和疼痛。三毛去了很多地方,但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因为想起荷西而难过;第二本书讲的好像是荷西去世后三毛在一段时间的生活,无数的关心、安慰,人群中的热热闹闹,和三毛内心的凄凉和哀伤形成鲜明对比。真实世界里是繁花似锦,山花烂漫,三毛的内心是大雪冰封。
是的,三毛的爱情很美好,可是我不敢拥有,所以不敢向往。我害怕哪天我会遇上一个让我爱到愿意随他死去的人,我更害怕的是,他先离我而去,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我都觉得是我生命不能承受之痛。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渐渐意识到,我经受不起这样的伤痛。
如果最后还是不能白头到老,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没有相逢。
三毛为了摆脱对前一段感情的依恋,独自一人去流浪,她说她看到撒哈拉沙漠就觉得那是她必须去的地方,仿佛上辈子和撒哈拉沙漠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她走到沙漠,荷西也跟着到沙漠,荷西对三毛是无尽的宠溺,三毛和荷西不仅是肉体上的相依,更是在灵魂上他们能够相惜。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三毛说:看的顺眼的,千万富翁也嫁。看的不顺眼的,亿万富翁也嫁。荷西就说:那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个有钱的。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说:也有例外的时候。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三毛叹了口气说:要是你的话那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那你吃得多吗?”荷西问道“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小心的说道。那个时候的爱情,那一年荷西和三毛的爱情来的看似草率,但却刻骨铭心。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两个灵魂紧紧相依,他们在离家甚远的地方相濡以沫。
荷西走后,三毛在《不死鸟》中写道:我总是在想荷西,总是又在心头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大抵,这就是爱情吧。为了你爱的他,你可以独自承受生离死别,为了你爱的他,可以选择相忘于江湖也要努力活下去。
说真的!向往!向往那种爱的干脆,爱的执着的情感。没有牵绊,没有现实的打击。就是爱你。6年,从一位稚嫩的男孩儿长成一位让人能保护他爱着的女人,真是不容易。只是,命运是捉弄人的,荷西不打招呼独自去了天堂,留有三毛一个人承受。但是,谁又不羡慕他们爱的过程中的种种。点点滴滴。既然爱,就是要彻底,要深!现实社会中那么多人,漂浮不定,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怎么能不向往他们爱中的坚定!愿爱情中的人们,都能有自己的坚定,干脆的爱情观。既然爱,便要执着与彼此。三毛一生情路坎坷。少女时代,学画时暗恋儒雅的老师顾福生。后来与一个德国人订婚,而未婚夫却在婚前去世。她与荷西认识是通过荷西的哥哥,三毛第一次见荷西是在她的朋友,也就是荷西的哥哥家里。三毛一直将荷西当做弟弟。因为她比荷西大了八岁(她的书里写的是四岁,但有书友到荷西墓前祭拜时发现他们是实际年龄差是八岁)。
不想往,太能折腾!没有他俩的勇气,希望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日子!
以前因为迷恋三毛甚至喜欢过一段大胡子,现在当然早就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