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有颗躁动的心,每个人都有着冒险的冲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这么大,要多去看看。
有次一个人去苏州玩,也是大脑一热,觉得地上苏杭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看,那时候还不懂用去哪儿携程等东西,以前在开封火车站住小旅馆都二十五就够了,结果风尘仆仆跑过去那附近旅馆一看还分什么标间、单间一晚上价钱都是一百以上,说是优惠都要七八十,然后看到一个单间三十块的,结果进去一问说三十的住完了然后有六十一晚的,感觉六十也就六十吧,总归是便宜,结果带我过去一看,那房间真心小,一间房间一张床,门是外开的,床和门的距离就只有两步,基本上就是进去就是躺床上,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住下了。
第二天跑出去玩,结果坐火车时就迷路了,以前坐公交站牌都是和马路平行的,往哪走站牌上面字就往哪写,结果到苏州没注意底下的剪头就坐反了,迷迷糊糊坐反了好几站感觉不对劲,要去的地方越离越远,想着到马路对面再坐过去,结果到了马路对面又到处找不到站牌,最后摸了半天路找不到打的回去的,第二天我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后来我就用百度搜去苏州需要注意什么,大多都是衣食住行之类,偶然间我发现了百度地图,本来我分不清东西南北,以为地图就是像世界地图那样标画的,后来下载下来发现他不仅可以查怎么走,还可以查怎么坐公交,之后我又学会了网上买车票网上订房间,有了前车之鉴后来我又杀回去了一趟苏州,看了四大园和江南第一财地,其实还是准备不充分,有三大园林都没看大懂,感觉都是些古寨旧屋不去虎丘大气,这也算冒险吧,去未知的城市,我也想过要来点真正的冒险蹦极跳伞爬雪山,我想我这辈子会去吧,但这我可不想出意外。
前几天看新闻,我倒是没冒过险,由于父母传统观念,而且
进入新社会才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虽然中国一致崇尚改革、创新,但跟西方国家对比,还是不难发现数千年来遗传基因带来的深刻烙印,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循规蹈矩的印象很深刻。回到这个话题,与其说去冒险,探险其实是西方文化的侵袭,不如说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因素,从政治上开放,到经济上开放,再到文化基因上开放,是中国人开放的必然基因。探索、冒险,不是西方人的特性,在古代,东方人也是一样。对东方人来说,这是一种回归与反思,是科学进步的必然。但这种变化,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至少需要几十代人的持续改变才能实现。澳洲男子和同伴一起出海,走着走着看到一具鲸鱼尸体,爱冒险的他竟弃船,爬到了鲸鱼身上。这名澳洲男子,起初还玩的挺开心的,一直还对着船上的伙伴们呼喊,并邀请他们下来,就在他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放松警惕的时候,一群不速之客向他游了过来,噩梦来了!男子在那玩的时候,海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步步靠近,男子并未察觉,等到察觉的时候,已经被包围了。男子被吓坏了,好在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男子才捡回一条命。对于部分不能接受冒险、探索的家长,不能一刀切,不能粗暴的定义什么是对错,必须遵循从历史发展变化规则,从小做起,让孩子逐步养成敢于求变,善于思考的习惯,循序渐进的提升,这才是东方式的开放和变革,这才是东方的冒险和探索精神。
大学的时候,挺喜欢出去玩的,还跟班里的女生一起去爬一千多米的山。除了一个女孩因为低血糖,差点晕倒,我们全部都平安无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首先得看天气。我们去的时候,印象中是九月份,那边的天气是处于晴朗天气比较多,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出现大雨造成山洪泥石流之类的问题,我们事先就对天气状况做了检查,确保在那段时间野营爬山不会出现问题。
其次,野外冒险不代表要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在一开始,能够准备好各种所需物品的话,还是需要先提前准备好,不要等到野外了,想不起才想着后悔。上面这张图就是但是在野外爬山休息的时候拍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大包小包,虽然我们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准备的非常充分。
除了野外必须的医护箱,还有防蚊驱虫剂,野外露营的帐篷、野炊工具,其他的食物、饮料、纸巾之类的东西,大家也都各自准备了……基本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能很好地应对。
而且因为去的是高海拔的野外露营,所以我们还带着棉衣羽绒服……不会因为山上冷而受寒受冻……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东西准备得充分,当然也就不怕意外的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