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是一位“入宫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谢氏,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解作悼亡之作最近事实。
上片化用成句,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为透露消息。
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用典很讲究,也很完美。连用典而显不生涩,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这两个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冲突,还有互相推动的感觉,丰富了词义,这是难得的。我一向主张,诗词要么就少用典,没那功力别急着显摆,要用就用到大音若稀,大象无形的境界,干干脆脆融汇贯通。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如若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
据说纳兰容若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有关一段初恋,纳兰与他的表妹在豆蔻年华展开了一段美好的初恋,后来他的表妹入宫成为康熙的妃子,纳兰思念表妹,于是扮作喇嘛混进皇宫跟表妹见了一面。此种说法显然是不可能的
纳兰初恋的对象到底是谁,我们也不得而知,纳兰向往的是自由的恋爱,初恋的夭折让他更加惆怅。这时,一位女子的出现却使纳兰的爱情迎来了春天。
康熙十三年(1674),二十岁的纳兰容若奉父母之命与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成婚,因为是包办式婚姻,纳兰对卢氏看也不看一眼。
可是随着两人的相处,纳兰发现卢氏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子,更何况她是一位才女,因此,卢氏的出现使纳兰真正地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也使他的事业平步青云,纳兰顺利中得了进士,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卢氏因难产而香消玉殒,这使得纳兰的心情又惆怅到了极点,纳兰曾经在许多个夜晚中惊醒,他以为妻子卢氏仍然还在他的身边,醒来之后却发现只是一场梦而已。
在纳兰容若生命的最后阶段,心灰意冷的纳兰却遇到了一位让他稍感慰藉的才女,她就是江南才女沈婉。将其纳为妾,但是,他的心里始终放不下他的妻子卢氏。身体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年仅三十一岁的纳兰最终随他的妻子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