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秋日周末的午后,在假日茶楼,我独自坐在靠玻璃墙的角落,静静地重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每次看这本书,我都会被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对生与死的迷惘深深吸引:“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存之中”、“我们从悲哀中挣脱出来,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这些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清溢的旋律,我有些茫然地抬眼四顾,思维从小说中滑脱出来。哦,那个穿着白色恤衫的弹钢琴的大男孩,在琴键上弹出了《秋日私语》,略带忧郁的琴声在大厅里悠悠回旋,然后飘向外面细雨霏霏的世界,缠绵在路旁的光秃秃的梧桐树上。。。。。。这一刻,我感觉自己被一股愁绪攥住了:身边是一声一声伤感串起的旋律,外面是春寒料峭,眼前是一本写了3个因看不到前路或者看得太清楚前路而自杀的人的书。这一切,构成了这个初春下午我曾经久久不敢面对的迷惑:前面的路,还怎样走?这是占据我如今思维、令我挥之不去的最沉重的问题,我总在尽量回避,但这种茫然却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悄然而生,夺去我假装的快乐,抹煞我表面的欢颜。
很多的时间里,我都在思考奋斗和存在的意义。面对可以预知的未来,觉得没劲透了: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走上合理化的轨道,连奋斗都失去了意义。我的生活中已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不管成功与否,此刻的心态,都是一种极度的疲惫,一种看不见地平线摸不着结局的厌倦。我的生命在母亲刚赋予给我的时候或许还有意义,因为在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我没有自己的思维,只是不停的学习工作忙碌,走在一条既定的路上,为生活而疲于奔命,根本无意识也无闲暇思考什么存在,但现在的我,的确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我看书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用酒精和朋友充溢我的大脑,我以为这样,就能停止思考就可以感受到真切的充实,但是,错了,我时常在我那纷繁杂乱的思维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空空落落的寂寥。 比如现在,这个初秋的午后、这个沐浴在秋雨中的茶楼和这一刻的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不在这里,又该在哪里?我仿佛面对一面巨大的墙,既翻越不了又无退路,最重要的是看不见前面的路! 不远处的茶桌上,我的那些朋友们正在玩斗地主,快乐和满足写在脸上,他们是不会理解我的这些烦忧的,他们会嘲笑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啊,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快乐呢?命中注定该我拥有的,已为我所拥有,我为什么就不能安于现状,就不能“拈花微笑”呢?我究竟還想在生命的軌道上尋覓什麽?在一片茫然中透着极度的无聊。
哎,居然有人说“人活着本就没什么意义”,人活着怎么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呢!人活着当然是有意义的,而且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是人类改变了世界,古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都是人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孔子,
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就没有相对论,如果你一定要一个你存在在这个世界的理由,我想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你存在着,你就可以做得更好,让自己,让别人,让爱人,让朋友,让全世界!让我们好好的活着,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