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很奇怪,这是我去年脑子里突然冒出的一个问题,今天在百度的推荐上看到了一篇名为"思维和量子物理有关系"的文章和我去年的想法几乎一个样,我就确定不只我一个人想到这个问题,所以百度上输入思维和量子物理,找到了这个你半个月之前提出的问题。(奇怪的是每一次我脑子里有什么新奇的想法但从没对外表露过,然后过不久全世界就好像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了,连百度推荐也把这种文章推荐给我,而我一搜不到半个月前又有你问这样的问题)<-一这个问题是否能用量子理论来解释尚未可知,毕竟看看世界史,不管从科学界还是其他地方,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
那我接下来就说说我去年一个人坐着呆想得出的结论。
结论是:思维一定是量子态的(当然正不正确另当别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从组成看,世界万物都是量子组成的,包括人,只是从表面看人是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你看不出一个人的量子特性。但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系统,最简单的系统就是由一种纯粒子组成的宏观系,而人体探明的元素就有六十多种了,人体八大系统每个系统都相当复杂而最复杂的当然是八大系统里的"领导"神经系统 ,而思维的诞生地大脑(这个应该已经没有人有异议了)又是相当于这个"领导团队里的主席身份(或者还要细分的话大脑的各个部分都是主席团成员),其复杂程度当然是现在人想像都想像不出来的(莱尔·沃森:如果大脑简单到能让我们理解,我们的思维就会简单到不能理解大脑)。一个简单的宏观低速的小系统组成的大系统明显没有这么复杂,所以我认为大脑里产生思维的某些小系统一定是微观的、量子的而这个想法明显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大脑由量子组成。
第二,从思维本身看,如果思维不和量子物理有关,那人们就只能从经典物理观去看待思维,那必然导致一个结论,就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对一个事件会毫不犹豫的做出一个确定的选择。当然这样的说法有语言上的矛盾了,如果思维是经典的,人们的字典里就根本不会有"犹豫"这个词,因为每件事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人会去做的事,不会有做还是不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做的问题,这样所有人都会不知道"犹豫","纠结"是什么感觉。所以段初的假设很明显是错误的,思维不可能经典。说到"纠结",你发现没,思维里纠结的这个状态和量子的叠加态简直是如出一辙啊!再说到最上面我说过的那个问题(牛顿莱布尼茨争版权啊,还有各种争版权的人们,突然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时间点冒出同样的想法而且都认为是对方抄袭自己的见解),还有包括双胞胎,至亲至爱之间神秘的"心灵互通"这些、还有好些所谓的"未解之谜",用量子纠缠来解释不是一下子就明了了吗?当然最终是什么样子也是不明确的。
第三,再从量子物理出发看这个问题。量子物理上个世纪诞生,到现在了也没有一个人懂(大科学家一个个说自己没懂,那些会把几个数据往公式里代一代算个结果出来就说自己懂量子物理的可以一边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个世界上智力最高的爱因斯坦到死都认为量子力学是错的,为什么?(网上那些给爱因斯坦测智商数值排名说他不是第一的,我只能笑笑了,本人有做过智商的测试而且相对来说得分也相当高了,但我从来不相信测智商这种东西,小时候只是好奇,现在想想,不同的评估系统有各自的科学性以及不科学性,而每套系统的建立者必然是这套系统里的世界第一,毕竟这评估系统比较特殊,成型后是给人做测试的,那么作者自身也可以进行测试。那反过来让他们互相做别人出的卷子呢?那就又都不是第一了?然后如果让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的提出为评估基础搞一套评估系统呢?那不是除了爱因斯坦满分以及洛仑兹等能拿个及格,其他人都是零分了?咦,好像跑偏了,我这里是想说明爱因斯坦绝对可以代表人类智力的最高水平,而他也不懂量子物理)我这里有一种解释的方式,那就是量子物理就是形成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本身啊,再想想之前我引用过的南非生物学家的那句话,是不是又一下子明白了,以大脑为基础去理解思维(量子物理),这就好像你拿一个更复杂的系统或者复杂程度一样的系统去解释另一个系统一样,永远没有人会在这个上面有长进。
还有我想知道我这样在百度百科上回答有版权的没?毕竟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在手机上斗个鸡眼一个字一个学打这东西了,好累啊😂
叠加态
就是两种相反的状态叠加在一起
在物理世界中
量子经常处于这种状态
·
比如“镭”这种元素
便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中
换一种说法就是
镭既衰变
又不衰变
·
这么说你可能还是无动于衷
因为镭太微观
微观的世界我不懂
·
那就做一个实验呗
把微观现象放大成宏观现象
·
首先
设计一个装置
·
如果镭发生衰变
就把猫毒死
如果不衰变
猫就活着
因为镭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
那么
猫就必然处于死和活的叠加态
·
也就是说
此时,猫既是活的
也是死的
——
因为这个思想实验是薛定谔提出来的
所以叫做“薛定谔的猫”实验
·
西八
量子的诡异特征真让人闹心啊
不过这还没完
·
当年爱因斯坦提出
量子是“波粒二象性”的
也就是说
量子既是波
也是粒子
没错
量子就是波和粒子的叠加态
·
那什么时候它是波
什么时候是粒子呢
·
当我们都闭上眼睛不看它时
它是波的形态
当我们张开眼睛观测它时
它就立马坍缩成粒子形态
就好像我们玩的“123木头人”一样
你不看它的时候
它在动
你一回头看他
它又不动了
把这一特点运用到刚才的
“薛定谔的猫”实验中
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
当我闭着眼睛时
猫处于活着和死亡的叠加态
当我一回头看它时
叠加态马上坍缩成其中一种状态
也就是决定猫是死的
还是活的
·
换句话说就是
我们的意志决定着猫的生死
好吧
物理学的剧情真是太狗血了
我们需要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
其实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叠加态
·
比如
你女朋友撒娇的时候会说“讨厌啦!”
·
其实这是
“讨厌啦”和“好喜欢哦”的叠加态
那她究竟是讨厌还是喜欢呢
取决于你的打开方式
·
如果你真以为她讨厌你
她就真地坍缩成讨厌你的状态
如果你觉得她喜欢你
她就真的喜欢你
又比如
女朋友生气了
对你说了一声“滚粗!”
其实女朋友的心思是
“我生气了,你给我滚”和“我生气了,我要抱抱”的叠加态
·
如果你这个时候真TM滚了
滚的事实就成立了
·
如果你坚决不滚
送上一圈熊抱
你就化解了她生气的状态
所以
世间万物都是复杂的叠加态
决定一个事件走向的
最终取决于参与事件的人的意志
·
既然如此
量子物理学就显得有些
唯心主义了耶
你是指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吗?
量子的态就是指粒子的在空间中的状态, 如能量,自旋, 运动,场,等等。 量子的态可以用波函数描述,所以波函数又被称为态函数。
量子的态是可以线性叠加的, 比如双缝干涉好了, 干涉光的波函数就是透过缝隙的两束光的波函数的叠加。 还有比如电子的轨道叠加等等, 也可以用电子态叠加来解释。
叠加态就是有几种本征态叠加在一起的粒子状态,这时这个状态是不确定的,只有当一个“测量”被进行的时候, 才会呈现一个被测量到状态,可能是它的任何一种本征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