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老人这样,而是说所有人都这样,人都是对于得不到的才是最珍惜的。
家里是农村自然有很多的邻里纠纷,这么多年也大致看出来了一个趋势,就是真正,赡养老人的反而闹不下什么好,因为长期相处在一块儿,每个人家庭都需要过日子,不光要照顾老人,还有自己的孩子,还有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开支的问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处理,不可能将老人照顾的面面俱到,尤其是对农村来讲,或者务工或者务农,家里可能人手非常紧,不可避免老人在某方面就照顾不到,老人自然就觉得,那些远方的子女偶尔来一次的对他嘘寒问暖,给他买吃的买用的,又陪他聊天,他就觉得这些子女对他很好,反而是对这个每天照顾他的人觉得他照顾的不到位。
这其实,放到婆媳关系之中也是差不多的,距离产生美是和所有关系相处,因为长期在一块儿不可避免,就会因为生活小事而发生矛盾,就有可能影响双方对彼此的印象。矛盾都是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发展起来的,进而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一种爆发。
而且说实话,人都是一种特别奇怪的心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句话放到爱情里面,放到亲情里面,放到婆媳关系里面,都适用,人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就像人们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他要499块,放在柜子里面很漂亮,他买不起,他每天过的时候都会看这个衣服,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衣服,但是等他一个月赚5000块,他能买得起的时候买到家里,挂到柜子里,或者说自己穿上的时候就发现平平淡淡,不过如此!
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家庭,照顾老人的儿女多数都不受待见,知道他发脾气也还是扔不下他,不能撒手不管,这样就成了老人的出气筒,他待见的儿女多数都不照顾他,他会有一种惧怕的心理,说话小心,和颜悦色,生怕惹着,这种内心的压抑回头就发泄到照顾他的人身上,其实就是欺软怕硬,或是偏心!
如果照顾他的人该做的都做了,很尽心,也很孝顺,而老人不知足,对他厌烦,却对别的不能照顾他的人很亲切,就让那个人照顾他好了,如果同样是子孙后代,同样的关系,有什么理由不照顾老人呢,不能因为年纪大了,就一味的迁就,否则日后会积累爆发更大的矛盾。
久处生厌,何况谁照顾老人也不能面面俱到,相处久了总会产生矛盾。有的老人不聪明,不善待照顾他的人,反而觉得不能照顾他的人很好,这是常情,儿女应该理解,老人也应该注意。
有的病不能迁就病人,全听他的!比如腰部手术!我父亲因为怕疼不锻炼,全家迁就他,结果又做了清理手术,依然怕疼不锻炼,结果80岁又自己强烈要求做最后一次手术!这次锻炼了
老人对照顾他的人很厌烦,那是因为太亲近并且太信任了。对不能照顾自己的人亲切,那应该是礼貌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