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费尽心思去了解一个人,从认识到熟悉,不想改变自己现在有的生活习惯,年龄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多,工作时间可能刚好够用,家里的事情刚好可以处理的过来,年龄越大想法也会随之增多,考虑的已经不是小时候那种,策马奔腾我随你去天涯海角了,更多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了,处对象就像投资一样,要短期回报,所以畏首畏尾,投入时间了,没结果怎么办,衡量的就多了,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时间处对象,就得腾出时间来相亲,就算多么不想处对象,也得认真谈一场恋爱。
个人经历,烙印在心里的失望。就是说,一个人在前一段恋爱或者前几段恋爱中深深地受到打击。比如对前一个恋人付诸了一切,但对方却毫无征兆的出轨了;比如前一个深爱的恋人出意外离开了,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再比如父母干预,生生拆散了和上一个恋人的感情......等等。从而内心只有失望,并且很难从当中走出来,之后可能就不想去处对象。
家庭影响,耕织于内心的恐惧。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比如父母常常打架,自己经常躲在床底下哭;比如看见邻居叔叔暴力邻居阿姨,而自己又非常喜爱邻居阿姨;再比如父母离异,自己没有人照顾......等等。从小婚姻在自己看来就是恐惧,并且严重到一定程度,长大后可能就不想去处对象。
主要是这些人觉得自己还是挺好的,一个人也是蛮开心的。或者是找对象的成本过大,他们觉得太困难了。所以他们宁可自己就一直单身着。
三十岁以后的男女基本完成,个体上的独立,包括经济和人格,当自己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会发现自己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不必要管这么多烦心事,随着国内观念改变,自己单着的外界压力减小。
压力越大,选择性越少。
假如到了30多岁之后,你再去处对象,看一看,周围都是什么人啊,相亲遇到的也都是歪瓜劣枣,条件不好的。
在这种环境下还能愿意处对象吗,孤独终老都比面对一个大马猴过一辈子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