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学宿舍就有这么一位“与世隔绝”舍友,但最后我们四个都成了最好的朋友,虽然现在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了,我们偶尔还会出来聚会聊天。
那时候刚认识,就是小林是一个话不多,比较安静内心的人。开学的时候,因为大家彼此都不熟悉,我们其余三人都叽里呱啦地聊个不停,比如聊聊我们的家乡、学校饭堂什么的,但是她都只是在一旁听。
后来上课,我们也会叫上一起去吃饭,但是有好几次她都拒绝了,说有事,我们开始定义她为:高冷、内向。
所以假如你的舍友很冷漠,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随便下定义或者给标签。
你要理解每个人都特有的个性跟生活方式,也要允许她有自己的烦恼时间跟不想跟人沟通的时候。这个尽管她长期都这样,也不要轻易下定义。
我们后来观察小林的生活,其实她是一个非常理性,且有自己生活规律的人。比如她习惯早起6点去跑步,然后就去吃早餐,所以她很少有机会能等到跟我们一起睡懒觉,等到上课前30分钟才急急忙忙去饭堂吃早餐。
她本身的作息习惯就非常规律,这从我们的角度看来也许是非常无聊,清心寡欲的。
她在校期间就很喜欢写文章、看书,所以我们在讨论电视剧什么,可能正好是她的写作时间。
摸清楚她的生活习惯后,我们三个纷纷表示很仰慕她的自律生活,希望她作为我们的作息教练,训练训练我们这帮懒人。
然后在宿舍聚会聚餐,我们也特意提前一周询问她的作息时间什么时候有空,尽快选择四人都齐的时间。
于是,我们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好了。冷漠的舍友不一定冷漠,可能只是你不理解她。
宿舍就剩下我们两个人,我问:“去吃午饭吗?一起呀!”她冷漠地摇了摇头,没有说一个字,没有看我一眼,这就是她对别人的惯常态度。
她的冷漠,不值得我们付出热情,对于冷漠的人,我们没有义务逗她开心,因为她自己关上了心门,你再怎么真诚地敲,都是无济于事。因此,各行其是就好,有事说事,没事别找事。
她对我冷漠,我自然也能当她是空气。
两个人合租的一个两室一厅,我完全可以过成一室一厅的效果。
其实孤独才是人生常态,所以没有必要热脸蛋去贴人家冷屁股。
自己一个人更自由自在,有人说,没有人喜欢孤独,但是相对于尬聊来说,我真心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
喜欢冷漠的室友,没有虚伪的客套,倒也很真性情。
我会先试图与他沟通,如果实在无法交流。我会保持平淡的舍友关系,不太冷淡,也不太热情。同住一个屋檐下,闹得太僵总是不好看的,自己也膈应。
实在不行,当他是团空气就行,反正不能热脸贴他冷屁股。
舍友很冷漠,也许是自己的问题,也许是她的问题。无论如何,两个人呆在一起肯定不会感觉特别的开心。那就做个普通朋友了,偶尔交往一下,不需要交心的交往。其实,这样的交往也是最适合两个人的距离。
我有一个舍友就比较冷漠,既然注定不会成为朋友了,那就把自己当作镜子,她对我什么态度我就对她什么态度,相敬如冰其实也挺好的,少了很多群居时难免的麻烦和客套,时间久了反而觉得她挺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