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个故事开始,大学同学甲有个相处了3年的女朋友,但甲的妈妈不喜欢他女朋友,要他们分手,然后找个本地姑娘。对甲来说,毕竟与女朋友相处了3年,有了很深的感情,这时要他们分开,简直不可能。况且,甲当初是看中女朋友的善良和善解人意,他并不在乎她是否是本地的!如果你是甲,你会怎样去说服妈妈?
甲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机。假装与现任女朋友已经分手,他找了个本地女同学乙来充当女朋友,让乙在其父母面前要扮演成蛮不讲理的角色。甲父母接触乙几次,发现乙太难相处了,如果真成了他家媳妇,那还得了。此时,甲父母才感觉得乙的好,所以开始劝甲还是追回之前女朋友乙。就这条计谋,甲让其父母在对比中感受到,帮儿子找媳妇不是要考虑本地或外地,还有更重要的要关注,如性格等。
其实这计谋是应用了消费者心理学的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再套用锚定效应分析上面案例,为了改变妈妈对女朋友要求的固有思维,利用蛮不讲理的同学乙作锚点,妈妈拿女朋友与同学乙作比较,就觉得还是女朋友那样的好点。
那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这锚定效应:
1、让用户感知产品价值,快速做出购买的选择。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某报社产品定价,纸质书59美元,电子版108美元,电子版加纸质版108美元,这时大部人选择电子版加纸质版。报社想卖电子版加纸质版套餐,所以用电子版108美元做锚点,让用户觉得套餐价很实惠。
2、将锚定效应反过来思考,要评价某一事件的好坏,其实是相对的,一切取决于锚点的选择。如开头案例。
答主:晓东,用营销的角度看生活,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换呀。换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