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无为而治主要是道家的,道家的更多是一种哲学的模式,老子西出函谷,庄子鼓盆而歌,没有那个是为了和人争得,他们的不争主要是上善若水,是天地不仁,是真正的洒脱不羁,而道教不一样,八斗米道更多的是一种宗教性质,他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香火钱,当然宗教本身肯定是具有一定的正能量的,但是道士作为不事劳动却不愁吃喝的人,自然要定点清规戒律筛选人头数,所以道士虽然有修道侍神的责任,但其实他们大多也都是凡人,修行本身就是祛除七情六欲的过程嘛。
再有斗法,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香火钱,当然也有那些狂热的信徒,会为了所谓的宗教信仰来和别的信仰争,这个其实我们只是斗法还是好的,毕竟道教虽然大多是以三清为主的,争来争去不过是一些教派上的争辩,再加上有佛教的压力,所以基本上最多也就斗法了。
可你去看看外国人,信仰安拉的穆斯林和信仰基督教的信徒,打起架来才叫血雨腥风,十字军东征不就是打着清除异教徒的名义,而他们两教本质上也是神爱世人,是崇尚和平的,而十六世纪的基督教就更凶了,那些被绑在十字架上的异教徒又有几个不是号称神爱世人的基督教做的,所以,我们只是斗法其实还好了,毕竟都是凡人,就是道佛两家也没发生过直接的动手事件,这就很不错了。
春秋之世,老子和孔子都是见到周代奴隶制社会的衰落,乃著书立说,找寻救世的道路。孔子的根本方针是“克己复礼”,而老子却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老子的理想是要回到原始氏族社会的状态中去,他所推崇的也正是那样一个自然、无为而治的社会,并对原始氏族社会下人类所具有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赞美。无为不争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如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周等人物为其传播,像汉初制定无为而治的国策,它是一种思想学说,是治国处事为人的一种理念。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后的像终南山隐士这等行为的,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清静无为过着平淡生活。而“终南捷径”者是带有功利之心的,当然不是这类人。而从先秦,秦汉时期的道家思想传到后面,张道陵运用这种道家思想创立了道教,形成教派。张角运用这种到家思想形成宗教形式,发动黄巾起义,其后的魏晋玄学发展,东晋的孙恩奉五斗米道起义等,在李氏唐朝成为了国教而大兴,在宋朝因为宋真宗伪造天书,崇尚道家而大兴,元初者有全真教。题中斗法这一行为,是因为在形成道家宗派形式后的神话色彩,像《列仙传》,《封神榜》,《西游记》等著名作品,这等行为已不属于凡人所有了,有了神仙,有了法术,有了降妖除魔的责任。现代时期谈的斗法多为影视作品中的续想。除了有善恶斗法之争,如林正英所演,身为道士,降妖除魔为己任,要斗僵尸,要斗法旁门左道。还有利益斗法之争,如有的作品是师兄弟之间为了赶尸的生意之斗法
全真和正一斗法,怎么斗?全真教来个犀牛望月,正一派马上急急如律令,写张符把月亮给隐了?一般来说,斗法都是正一派之间的事情,全真教是后来才创立的,讲的是修内丹,顶多念点经文。至于正一派,由于是来自拜五斗米教,继承了大量的古巫术,所以会法术,由于继承的派别不一样,形成好几派。比如龙虎山拜的是老子,道德天尊,而茅山派就搞了个三清,元始、灵宝、道德三天尊。再比如天师就有好几位,各位天师都大显神通。所以如果没有斗法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在暗里较劲。
道士门都是孤家寡人身无分文不会自相残杀我见过最厉害的就是能看见鬼魂还能算出那个方位在几天内死了后来确实死人了,但是这样的道士还是死了和鬼斗违反天意本来有个人要死了提前去复棺道士确在棺材里放满块子外面盖上柳叶用铁链围住,死人找复不棺材变成野鬼,还要麻烦检查机关高收费一查是个糟老头子干的还不等你挂提前来拴你了
小说,演义,戏曲,电视剧,电影看多了吧。法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人为定制的叫律法,方法。怎么斗,难道打官司也算的话。那也是律司在斗。关道士何事。不了解宗教就不要妄言。从小说,演义,戏曲,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叫故事。不叫宗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
修者修心的确非常重要,但无为不争不是避免一切争斗,修者的本心也一样很重要,如果想去争一下,也就去了,如果一颗本心都保持不了,随意摇摆,也就不谈修道修心这些了,再说了争与不争和其他人有什么关系,随他们怎么看,怎么说都无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