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的社会经验,有些人他并不是缺乏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也并不是总是“不识好歹”,有时候 “好、坏” 还是分得非常清楚的,但有时候就表现得“不识好歹”了。对于这种有时候“识好歹”、有时候“不识好歹”的人,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什么时候他分得清、什么时候他分不清,可能通过这些观察,你也许可以发现这个人的秘密了、找到如何与这个人相处的办法了。或许是价值观的不同,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他是“识好歹的”,当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他就“不识好歹”了,一定要保证他的个人利益。这样的人也许“道不同不相为谋” 是上策,或许对于识大体的你来说,谦让一下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也可能是是非观不同,大部分人认为对的,他不一定认为对,意见有分歧并且不懂得退让,给人“不识好歹”的印象。跟这样的人相处,争论是没有用的,也许听一听他的想法更有用。
起初人们真不愿挨这家人,但这夫妇心态好,没有一丁点气愤或认为对不起谁,每天开开心心着过,还生下了子女有七八个子女。这些子女从小耳染目渲教育的精打细算,凡事只会让人吃亏,就没有他吃亏的份。一家人又团结,到后来,村里有事还只有他家震的住,这家的一个儿子做了村支书,一个做了村小组长。女儿们个个打扮妖艳,在村里开了个小买部,在镇上开了家发廊,当然不是把嫩手搞得油油腻腻去帮人剪发理发,而是只管轻轻松松按按摩的活。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自然是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朋友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朋友身上不断地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和赞美对方时,我们身边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正能量的朋友,同时也会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当您问到“如何看待不识好歹的人”时,您首先给朋友贴了一个不好的标签——不识好歹,这样的标签一定会影响到您对这个朋友的看法,从而也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
老家隔壁村有户人家,父母四十年代生人都爱占便宜吃不得点亏,上不了一钱当,倘若夫妇认定了某人身家有便宜占,必定低身下气,各种献媚讨好,让人家彻底信任他们后,他们就开始向这人借钱,借吃的,借用的,再还些。到后来两家似乎成了一家,吵吵闹闹还了没还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了解。但人家夫妇虽然没农村人勤劳,就是靠着这些钻营,发家了,一家人过得红红火火。
恭喜您,您的朋友跟您吐槽,说明您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她愿意把她的感受或者看法与您分享。但是她只是想倾诉,还是想寻求您的帮助或建议,这个是要区分清楚的。而且,她的吐槽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还是抱怨,这个也是要区分的。况且,对于一个人的判断,不能简单根据某一件事情就下结论,对吗?
字面理解,“不识好歹”就是分不清好坏,不识好歹的人也就是分不清好坏的人。人在社会上行走总会遇到一些不识好歹的人,你的一片好心他却当成驴肝肺,着实令人气恼!如何看待不知好歹的人还真是个问题。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应对“不识好歹”的人,比较常见的有敬而远之、一笑了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