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行为,熟悉的话能推断出大概咋回事,不是指前因后果,而是心理机制😂包括冷静时对自己的思考。然后就是不会片面的看待别人,说某一个人好,肆意贬斥另一个人。明白人的双面性。基本不发表对他人的看法,比较确信(证据比较明确)时,会说,加上我觉得和可能
不自觉就去分析身边接触的人的性格,多年没见的朋友也是,别人和我说事情总是避免不了要把对方的问题又分析一遍,然后直戳引发的根本原因,凡事没法看一眼就去判断对错,一定要弄清楚整件事才做相应的论断,什么事都能啰嗦出一大堆理论,反而感性的话很少说了。
会不断地去看自己。看自己处在一种怎样的模式。以前我心理学的恩友会不断点破我一些行为模式,但我完全不能察觉。经历这一年的学习,禅修,内观。我现在再呈现一些模式时,我会观察到:“诶?我好像又启动了某些模式诶。我好像和父母那套模式一样诶。”
懂得自我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佛陀说一切唯心造,心理学的说法则是吸引力法则、世界即自我的投射。这确确实实不是唯心主义。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说简单其实特简单,说难也真的是特别难,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修行自我啊。
刚开始学习时,读案例分析,与人接触是没有很多情感上的共鸣的。一年以后,当我再读案例时,我会进入个案受访者的状态,去体验他当时的感受,内心随之而动。平时与他人的交流,更能从他的角度出发。看影视文学作品,更能体会到角色的用意。
初学心理学,觉得全世界都是自己,总觉得自己哪哪似乎都不对;再学心理学,觉得全世界都是别人,认识了万千世界的千差万别;后学心理学,觉得外面没别人只有自己,人物境的通透圆润和清澈。






